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ID:15145913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摘要】为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不难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以预防为主。【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我院于1998—2006年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其中足月妊娠剖宫产

2、14例,孕7个月剖宫产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腹壁局部结节伴周期性疼痛、增大。查体可触及切口下方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1998—2006年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年龄21~32岁。瘢痕大小为2.1~5.2cm。瘢痕及症状出现时间为剖宫产术后8个月~2年,均为单发。3  1.2病史15例患者剖宫产术后8个月~2年中,均有腹壁切口不同程度的经期腹壁局部结节增大伴周期性疼痛。其

3、中8例患者每于经前1d及来潮后24h内出现剧烈腹壁切口疼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休克。严重时需要注射度冷丁才能缓解症状。  1.3体征检查见腹壁切口瘢痕形成,触及切口下方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外表似常见瘢痕组织。  1.4诊断根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可初步确诊,1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诊断吻合。9例患者发现切除之病灶内有腺样结构、间质细胞及出血灶,6例镜下显示间质细胞存在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5治疗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腹

4、壁切口局部病灶。  2讨论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主要的学说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1]。剖宫产时将微小的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壁切口,继续生长而发生。剖宫取胎术后形成的腹壁切口处局部结节,经组织学证实该病灶内可见到子宫内膜组织,我科收治的1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所证实。故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种植。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通常为生育年龄妇女,发病年龄多为25~40岁;(2)有剖宫产手术史;(3)腹壁

5、瘢痕出现局限性结节,周期性进行性增大伴疼痛;(4)检查切口瘢痕部位局限性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硬结节,与周围组织黏连固定,压痛明显;(5)手术切除后经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本组患者全部确诊并且术前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吻合。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预防为主,手术和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补救措施。预防原则:①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②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或污染腹壁切口;③缝合子宫壁时,缝针不可穿过子宫内膜层;④缝合子宫全层后,清理干净腹腔及子宫切口;⑤进入宫

6、腔的纱布、缝线及器械避免二次使用,器械非用不可时,必须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方可使用;缝合腹壁逐层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切口再缝合。【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387.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