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

ID:1514664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_第1页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_第2页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_第3页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_第4页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危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体会作者:张秀华张英华徐永美【关键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危重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处于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的危险之中[1],因此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TPN辅助治疗的62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胎龄31.35±2.75周,出生体重1.95±0.42kg,其中原发病中重度HIE10例,吸入性肺炎12例,中重

2、度硬肿症3例,单纯生活能力低下10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6例。对照组为同期54例,因经济原因未采用TPN治疗的危重早产儿,其中男28例,女26例,胎龄32.13±2.76周,出生体重2.02±0.51kg;其原发病为中重度HIE12例,吸入性肺炎6例,中重度硬肿症4例,单纯生活能力低下10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5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原发病无明显差异。5方法:外周静脉营养液包括10%葡萄糖液、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20%中长链脂肪乳剂、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50%葡萄糖液、10%氯化钠、微量元素(安达美),现用现配[2

3、]。观察组于入院2~5日开始TPN治疗,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者,待酸中毒纠正,肾功能正常后施行,TPN最短5日,最长17日,平均9.55日,输注方式采用周围静脉途径[3],包括普通套管针或周围静脉置管两种方法进行,用微量注射泵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采用奶瓶喂养,滴管喂养,胃管鼻饲等方法,胃肠不能耐受者,只给予10%葡萄糖液作为主要供能物质,输液过程中监测血糖并调整输液速度,疗程3~16日,平均7.5日。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营养液的配制:总液体量根据胎龄,出生的日龄、体重、病情而异,每日60

4、~180ml/kg,热卡供给:出生第1周热卡每日从20~50kcal/kg开始逐渐递增至每日100kcal/kg,2周以上热卡为每日100~150kcal/kg。生后第1日给0.5~1.2g/L葡萄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糖速,从4~6mg/(kg·分钟)逐渐递增,最高不超过12~14mg/(kg·分钟),48小时后加用氨基酸、脂肪剂,氨基酸为0.5~1.0g/(kg·日),如能耐受每日增加0.5~1.0g/kg,直至2~3g/(kg·5日),长期静脉营养者同时配加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制剂。营养液配制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专人于无菌台上配制。配制顺

5、序:先将水溶性维生素及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液中,再加入氨基酸,然后加入脂肪乳剂,最后加入脂溶性维生素,边加边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荡。输液过程中的监测及护理:①保护静脉血管。②使用微量输液泵按计划恒定输注,并保证输液泵报警装置功能完好,杜绝脱管、空气栓塞等发生。③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禁止在营养液入通道进行采血,输入其他药物等操作,以防止发生细菌污染、栓塞,破坏营养液稳定性等不良反应。④严密观察早产儿生命体征及有无面色潮红、皮疹等,记录出入液量,尤其是尿量。⑤做好生化检测,积极防治并发症。首先应进行生化检测,及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

6、生化,血糖,肝功能等检测,开始时每日检测,2~3日以后酌情减少检测频率,以及时发现患儿有无高血糖、低血糖、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其次应预防静脉炎。结果体重增加情况:观察组TPN治疗后平均体重2.32±0.6g,平均每日增加22.36±8.34g,对照组治疗后,平均体重2.08±0.34g,平均每日增加10.35±2.46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8,P<0.01),见表1。表1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比较(略)治愈率: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6例,治愈率90.3%,对照组治愈38例,死亡16例,治愈率70.3%,治疗效果见表2。表25两组患

7、儿治疗后的治愈比较(略)  讨论随着TPN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90年代的周围静脉为主。实施TPN治疗时,配合精心护理,严密监测,就能有效维持患儿正氮平衡状态,使之得以组织修复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度过危险期,抢救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儿生命,并提高治愈率。本组研究显示,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同时进行保护静脉血管,规范使用微量泵,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生化检测,防治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每日增长速度(P<0.01),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P<0.05)。

8、【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之,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  2马加宝,陈凯,主编.临床新生儿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