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

ID:15197878

大小:36.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_第1页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_第2页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_第3页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_第4页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偏侧咀嚼对大鼠正畸牙移动速率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研究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影响及其牙周组织改变特征。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在2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镍钛拉簧产生50g正畸力,近中移动磨牙,于加力后第14天处死动物,测量比较2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并通过嗜伊红染色观察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代偿性咀嚼增强侧磨牙移动速率小于对照组(P<0.01),牙周组织形态变化与对照组相近;失

2、咬合侧磨牙移动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牙周组织形态变化较显著,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速率有影响。结论偏侧咀嚼影响正畸牙移动速率,代偿性咀嚼增强侧牙移动速率受咬合力增强影响而减慢,失咬合侧牙移动速率受咬合力减弱影响而加快。【关键词】牙移动;咀嚼;咬合力;疾病模型,动物10正畸牙移动的实质是通过矫正器机械力作用于牙齿,经由牙周组织的生物学反应,最终产生牙齿生理性移位。这种正畸治疗性牙移动过程始终处于咀嚼功能活动环境之中,并同时将生理性咀嚼力和矫治力以不同方式共同作用于牙周系统,使牙齿

3、得以在正常生理过程不中断的条件下实现正畸性移动。可见,咀嚼功能的改变必然对牙齿的正畸性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偏侧咀嚼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咀嚼功能异常。本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偏侧咀嚼与正畸牙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对象雄性SD大鼠20只,6~8周龄,(250±12)g[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闽)20040002号]。按随机等量分配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各10只。1.2方法1.2.1偏侧咀嚼动物模型建立参照文献[1]将A组大鼠在

4、腹腔注射麻醉下拔除其右下颌(D区)全部磨牙,用持针器夹碎牙冠,去除残根,使右上颌(A区)磨牙因丧失对颌牙,所受牙咬合力减小,左侧牙列不进行拔牙处理,使其左上颌(B区)磨牙咀嚼代偿性增强。B组未拔牙处理,可正常咀嚼。1.2.2加力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将一根长5mm镍钛拉簧(杭州新亚公司)用0.20mm正畸结扎钢丝固定于左上颌第一磨牙与同侧切牙间,初始力值为50g[1],弹簧测力计(4oz,美国TP公司)测力,力的方向平行于鼠上颌平面,同时与上颌切牙10第一磨牙连线平行。同法于同一只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

5、与右侧切牙间安装加力装置。实验过程中严密监控大鼠矫治器,若有损坏或脱落及时修理安装(图1)。1.2.3牙齿移动距离测量取一段长8mm的拔髓针针尖部,近龈缘处插入腭黏膜,抵骨面后沿腭骨舌面至拔髓针末端到达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处。拔髓针方向与上颌切牙上颌第一磨牙连线平行[1]。于加力当天将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于X线摄影台上,由水平仪确保X线摄影台台面水平。拍摄时,X线垂直进入标本,每次拍摄前需校正标本、X线球管(日本DP8牙科X光机)、胶片三者间关系,以确保拍摄可靠性与可比性。于第

6、14天处死动物后重复以上操作。X线片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技师严格按照投照标准拍摄。1.2.4标志点的设定及牙移动距离的确定设点将头颅X线片以1∶1的比率和300dpi的分辨率扫描,输入电脑,Imageplus5.0生物学分析软件测量分析,分别标记拔髓针近中端的顶点A及拔髓针远中端点B(双侧AB长均为8mm)、上颌第一磨牙颈部近中顶点C和C’,同侧切牙颈部远中顶点D和D’(图2),测量AB、CD、C’D’间距离,每个值均测量3次,取均值,依据如下公式确定牙实际移动距离。所有操作均由一人独立完成。

7、lCD实际=lCD×8/lABl牙实际移动=l牙移动后-l牙移动前10图2牙移动距离的测定Fig2Themeasurementofteethmovement1.2.5组织学标本的制备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取带有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槽骨的组织块,放入10%福尔马林液(pH7.4)固定24h;10%EDTA脱钙4周,每3d更换1次新液;脱水、常规石蜡包埋;每个标本按平行于牙长轴方向做近远中向连续组织切片,片厚5μm;常规HE染色。取可见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的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牙周

8、膜间隙宽度,牙周膜纤维排列情况,牙周膜组织中血管的变化,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分布与生成,牙周组织中的透明性变,以及新骨形成的情况等。1.3统计学处理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Student’t检验及方差分析。2结果2.1各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实验组大鼠加力14d后牙移动距离左右侧分别为(0.3941±0.0011)mm、(0.7373±0.0019)mm,对照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左右侧分别为(0.4440±0.0005)mm、(0.4494±0.000104)mm。2.2各组大鼠牙移动情况间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