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

ID:15203504

大小:3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8例临床分析  [论文关键词]妊娠;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关原因及其相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于妊娠28周前者11例(11.22%),发生于妊娠28周后者87例(88.78%)。发生出血倾向者23例(23.47%),其血小板均<50×109/L。剖宫产34例(34.69%),术前平均血小板值均<50×109/L,产后平均出血量为40

2、0ml;阴道分娩64例(65.31%),分娩前平均血小板值均>60×109/L,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00ml。分娩足月儿82例(83.67%),早产儿17例(16.33%)。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7.14%),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积极查明原因并根据病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而处理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出血倾向及加强胎儿监护。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婴危害较大,可导致产后出血、胎儿或新生儿颅内出血甚至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

3、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关原因及其相关治疗方法。报道如下: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2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而住院患者98例,年龄22~42岁,平均26.7岁;孕周28~42周;初产妇74例,经产妇24例;本次妊娠均为单胎;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  1.2诊断标准  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有凝血功能障碍除外;②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参

4、考文献[1]诊断标准;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Evan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参照《内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2];④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参照《妇产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3]。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淤斑,发生于妊娠28周前者11例(11.22%)、发生于妊娠28周后者87例(88.78%);其中发生出血倾向者23例(23.47%),其血小板均<50×109/L。 

5、 2.2治疗方法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处理重点是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倾向及加强胎儿监护。对于血小板>50×109/L、且无出血倾向者,常不需特殊治疗;而对于血小板计数<50×109/L、临床有出血倾向或在妊娠中晚期血小板计数<50×109/L,尤其在分娩前或妊娠晚期有出血危险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常用方法为:予强的松10mg,3次/d,口服;免疫球蛋白1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输入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等支持治疗。  2.3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  9

6、8例产妇中,剖宫产34例(34.69%),阴道分娩64例(65.31%)。34例剖宫产产妇术前平均血小板值均<50×109/L,产后平均出血量为400ml;64例阴道分娩产妇分娩前平均血小板值均>60×109/L,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00ml。  2.4围生儿情况  分娩足月儿82例(83.67%),早产儿17例(16.33%);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7.14%),其中,5例为早产儿,2例为重度子痫前期,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  3讨论  3.1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6  妊娠期血小板

7、减少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原因多种多样,如PAT、ITP、巨幼红细胞性贫血、AA、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脾功能亢进、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药源性血小板减少、叶酸缺乏、溶血性毒血症、先天性血小板异常等。临床以PAT、ITP和子痫前期为多见,而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临床特征也不同,诊断主要靠排除法。孕期血小板减少,首先要排除各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除血常规检查外,还可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我

8、们的经验是,做好早孕时血常规的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AT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患者孕前多无血小板减少,而且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较轻,血小板多在(70~100)×109/L,出血倾向不明显,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影响不大,通常不必处理,而血小板亦多在产后内短期自行恢复。其原因可能是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胎盘的收集及利用增多,而不是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在妊娠早期即被发现,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其机制是巨噬细胞的Fc受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