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

ID:15206762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_第1页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_第2页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_第3页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_第4页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分析【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 重度窒息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较多见,窒息程度越重,多脏器功能损害越重[1]。因此,为减轻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发生各器官功能损害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很有必要。现将本科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1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1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3分),其中男68例,女62例,<37周20例、37~42周77例、>42周33例;自然

2、分娩70例,产钳12例,臀位牵引4例,剖宫产44例;体重<2500g22例,2500~4000g61例、>4000g4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窒息复苏后2h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9例,窒息复苏后2h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开始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新生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和分娩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凡诊断重度窒息新生儿均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53分。有脑损伤者采用修订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标准与分度。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为不能耐受进食及腹胀,应激性溃疡出血或坏死性肠

3、炎。诊断新生儿急性肾功能损害需符合:尿<1.0ml/(kg·h),肌酐上升但<120μmol/L,经输液、正性肌力药或速尿<3mg/(kg·d),治疗后,尿量恢复等急性肾功能损害改变。诊断新生儿心功能损害需:心音低钝、节律改变、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等异常并符合循环不良诊断标准[2]。  1.3治疗方法窒息复苏后采用保暖、吸氧、降颅内压、维持脑灌注、控制入液量、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供给热量及抗生素应用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于窒息复苏后2h内加用小剂量多巴胺5μg/(kg·min),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静注,平均用药3d。  1.4统计学

4、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5  根据上述诊断方法做病情判断,所有病例均逐日检查体温、呼吸、心率和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原始反射和肢体肌张力,并连续监测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两组HIE、胃肠功能障碍、心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发生情况见表1。根据上述数据统计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IE及心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胃肠功能障碍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减低,差异有显著性,表明在治疗重度窒息的新生儿时,早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能减少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害,从而提

5、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表1各脏器损害的情况比较(略)  3讨论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低氧血症既是窒息的必然结果,又是新生儿窒息各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基础,而酸中毒又会进一步加重各脏器系统的损害,由于血氧含量迅速下降,造成血液重新分布,在确保脑、心肌、肾上腺等生命器官的供血供氧外,对非生命器官如肠、肾、肌肉、皮肤的血管则收缩,即潜水反射。有人对窒息新生儿不同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监测,结果各脏器舒张末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分别是脑56.5%、肾上腺60.4%、肾脏70.0%、腹腔干70.0%,肠系膜上动脉74.8%[3]。可见,

6、各脏器受影响的程度不一致,非生命器官重于生命器官,反映了新生儿在应激状态下各脏器间的血流再分布。  多巴胺小剂量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机制:(1)兴奋肠系膜血管多巴胺受体,扩张肠系膜血管,改善肠壁微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2)激活肾脏多巴胺受体,使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功能明显改善,增加尿量;(3)兴奋心脏α、β51受体,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本资料显示,重度窒息新生儿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发病率较高[4],而多巴胺可以维持胃肠道正常灌注,改善胃肠道血供,具有内源性胃肠细胞保护作用,是抗损伤因素和前防

7、御因素,能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5]。本研究证实窒息复苏后2h内即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明显降低了胃肠功能损害的发病率,同时治疗组患儿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也明显减少。本资料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HIE和心功能损害发生率变化不大,这与其机制复杂有关。  总之,多巴胺用药后起效快,半衰期短,故需早期持续滴注。用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患儿,在病理改变上起到关键作用,能有效改善脏器尤其是皮肤、肠系膜及肾脏微循环,可减少胃肠、肾等重要脏器损害,从而缓解病情,缩短病程,提高患儿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参考文献】  1虞人杰,李黎,汤泽中.新生儿窒息多

8、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38~141.  2刘敬,曹海英,何纯义,等.新生儿窒息多脏器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72~73.  35刘敬,曹海英,王洋.新生儿窒息非生命器官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