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艺术赏析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

ID:15229356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_第1页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_第2页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_第3页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_第4页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中国瓷器分析报告姓名:冯如保班级:112131A学号:039得分_______摘要瓷器,在日常生活中,多为食器,部分成为收藏品。在中国人心中,收藏有价值的瓷器是一种生活品味。以瓷器为中心载体的瓷器文化,不仅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瓷器的研究,了解中国的瓷器文化,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和它的收藏价值。关键词中国的瓷器文化;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收藏价值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EAppreciationofChineseartdesignofChineseporcelainAnalysisReportFengRu—baoAbestractChina,indailylife,forthefood,becomepartofcollection.IntheChinesemind,acollectionofthevalueoftheporcelainisatasteoflife.Porcelainasthecentercarrierporcelainculture,notonlyinfluencetheconceptofancientChinesethought,hasbecomeanindispensablepartofChineseculture.ThroughtheresearchontheunderstandingofChineseporcelain,porcelainculture,Chineseporcelaindevelopmenthistoryandthevalueofitscollection.Key wordsChineseporcelainculture;ThedevelopmenthistoryofChineseporcelain;Chineseporcelaincollectionvalue1.中国瓷器的发展史简介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1]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2]。1.1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1.2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1.3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 ,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3]。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4]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 明、1.4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2.中国瓷器的种类瓷器在传统艺术品收藏领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很多收藏者对瓷器情有独钟,所以,只有牢牢的掌握有关瓷器的最基本的知识,才能在收藏鉴赏中有扎实的理论依据。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素瓷:中国明代以前的瓷器,是指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青瓷:也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类冰类玉。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釉色。而色釉瓷是指带有颜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闭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氧化铁、氧化铜等含量不同以及烧制温度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釉色。色釉瓷包括红釉、酱釉、蓝釉、黄釉、绿釉、紫釉等等。彩绘瓷就不是以釉色取胜了,而是以器型、绘画和彩来取胜的瓷器。彩绘瓷的发展由青花瓷开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开始出现纹饰,随着发展,分别出现了青花、两彩、三彩、五彩、斗彩、粉彩、古铜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为釉上彩,而斗彩则是釉下青花。3.中国瓷器图案及其寓意3.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 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3.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 3.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 3.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3.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 3.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4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4.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4.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4.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5]5中国瓷器的收藏价值5.1探索瓷器鉴赏收藏价值标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利于指导每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提高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赏收藏水平,减少失误率,上当率;有利于对散落民间的珍贵瓷器的保护,有利于科学历史方面的研究,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瓷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是极为有利的;有利于瓷器艺术品有序流通和合理定价议价,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循环,为珍贵古瓷器中国人代代承传提供保障;有利于减少民间作坊生产粗劣近作仿古瓷器流入市场。[6]5.2宋代青瓷的收藏价值青瓷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因而它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是宋代社会的历史见证,因其年代久远,存世量极少,其中的汝窑青瓷在全世界尚不足百件,它的不可复制使得宋代青瓷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同时,它的历史文物价值的核心在于宋代青瓷高度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宋代青瓷在今天仍然不失其多样的价值,其中包括历史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方面,艺术价值是其核心,并且随着时间的演进更彰显其魅力。今天,在被收藏的国宝、参与国家对外交往的国礼中仍然有宋代青瓷的影响,艺术市场上价格的变动表明宋代青瓷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对人们的审美心理有潜在的涵养,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的陶瓷艺术起着积极的作用。[7]5.3元代青花瓷的收藏价值青花瓷凭借着其优雅大方的特点从出现之时就吸引了文人雅客的注意力,很多文化人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山水画作品表达出来,甚至描绘在青花瓷品上。因此,青花瓷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期知识分子们共有的、特定的思想状态,换句话说,青花瓷就像是一本形象化的历史书籍,用图画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内涵。[8]青花瓷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式意境和艺术享受。[9青花瓷是我国的文化瑰宝,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份文化瑰宝给我们后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那些看到的的、实实在在的价值,更有看不出的、无形的巨大价值。我们在欣赏青花瓷作品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其艺术特点的感染,这种潜意识里的意象将作为以后创意的源泉,指导创新。[10]结束语通过上述对中国瓷器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国瓷器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种类及其它的寓意和收藏价值。同时瓷器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它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影响,同时对世界各国具有深刻的意义,他改变了人们从政治到生活各个方面,至今为止,中国瓷器仍在不断地发展,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参考文献[1]杨静荣,杨永善. 《中国的陶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09, 13-65. [2]罗贞平. 《中国的陶瓷》[N]. 贵州科技报 , 2003/08/02 [3]刘涛.《 雅与宋瓷之美》[J],郑州轻工业学院院报,1991,6(2):111-113.  [4] 《北宋五大名窑今何在》[J],中国农业会计, 2004,(7): 40.[5]《中国瓷器图案》,百度文库,2011/3/18[6]京都老王.《中国瓷器鉴赏收藏价值评分估算标准》,中国瓷器吧,2013/2/28[7]贾红谱,《宋代青瓷艺术研究》[J],河北大学说是学位论文,2009/5/01[8]彭怀松,邹燕,《青花陶瓷风格与民族精神文化》[J],中国陶瓷,2007,43(4)[9]吴国兴,《得意忘象天人合一》[J]中国陶瓷,2009,45(4[10]李晓梅,《浅析青白二色在青花瓷中的美学特征》[J]中国陶瓷,2011,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