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

ID:1533482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用与内服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内服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丸结合外敷祛斑粉;对照组40例予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丸内服。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5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服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丸与外敷祛斑粉治疗黄褐斑临床效果显著。【关键词】黄褐斑;中药外敷;六味地黄丸;丹桅消遥丸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有淡褐色或深褐色的不规则斑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子亦可罹患。

2、有的患者在妊娠期发病,故又称为“妊娠斑”,有的斑形态很像展翅的蝴蝶,故又称为“蝴蝶斑”,但很多的面斑患者不在妊娠期,中医认为多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关,故又称为“肝斑”。由于斑的颜色如同污垢,故中医称为面尘、黧黑斑。日晒、经期及孕期症状加重。近十多年来,中青年妇女黄褐斑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由于这种疾病严重影响容貌,病因难以查明,又久治不愈,故患者精神心理压力很大,相当痛苦,成为爱美女性的一大心病。我院门诊美容科近三年来采用自制中药祛斑粉外用与内服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丸对黄褐斑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

3、患者来自我院美容科门诊。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41岁;病程为3个月~10年,平均4年。全部符合中医黄褐斑的临床诊断标准,无内脏系统性疾病及色素障碍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有使用各类化妆品史,并曾于皮肤科多次就诊治疗。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拟如下标准: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它疾

4、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1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1.3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变浅;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变浅;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1.4治疗方法6  1.4.1外敷祛斑粉方①主要成分:白芷30g、白附子30g、白僵蚕30g、当归15g、泽泻15g、冬瓜仁20g、珍珠2g、益母草20g、丹参20g。②调制方法:将上药粉烘干,研成细末。使用时

5、取药末25g加蛋清或柠檬汁各等量调成糊状。③使用方法:先用洁面乳清洁面部皮肤,离子喷雾10min,同时进行面部按摩并点穴20min,重点在色素沉着部位按摩,直到局部皮肤微微发热,然后将调好后的药膜均匀涂于面部,用温热棉垫盖好,待30min后清除,涂上润肤霜。每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1.4.2两组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9g,每日3次;丹栀逍遥丸,每次6g,每日3次;加用外敷中药祛斑粉。对照组内服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丸,其用法用量同治疗组,1个月为1个疗程。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8.35,

6、P<0.01),见表1。用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2.2随访情况两组基本治愈患者均在停止治疗1年后随访。治疗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5例复发,复发患者用药期间均好转。6  3病案举例  刘某,女,28岁,2005年3月就诊。诉无明显诱因下颜面出现黄褐色斑2年,并逐渐加深扩大,尤其夏季明显。曾多次服药结合外用各种祛斑霜,均未取得较好疗效。就诊时,见面色晦暗呈灰褐色,以两眼外侧、两颊为甚,呈深灰褐色,皮肤粗糙,不痛不痒,无明显自觉症状,短气,乏力,腰酸腿软,纳呆,两胁胀满,经期加重,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脾不和

7、挟肾虚型。予内服六味地黄丸和丹栀逍遥丸加用祛斑粉外敷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面部黄褐斑明显减淡,斑块面积缩小,面部较前光滑细腻,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面部皮肤红润,富有光泽,黄褐斑完全消退。随访1年未见复发。  4讨论6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面部皮肤浅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状的色素沉着斑,虽发于面部,但与脏腑气血失调密切相关,与肝、脾、肾三脏,尤与肝脏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多为肝肾阴虚、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而发病。肝藏血,主疏泄条达,若肝郁不舒,则气血郁结;脾统血,主运化升清,乃后天之本,若脾虚失运,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气血生化乏源;肾为先天之

8、本,精、血、津之源,若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肝失肾水滋养而肝失条达。因此,肝、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