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

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

ID:1540080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_第1页
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_第2页
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_第3页
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c27黑曲霉培养及分离纯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jjjdj黑曲霉的分离筛选一、实验简介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黑曲霉的最适温度为37℃,黑曲霉对营养要求较低,只要培养基中含有碳源、氮源及磷、钾、镁、硫等元素即能生长良好,实验中采用察氏培养基进行培养。黑曲霉的菌落蔓延迅速,但生长稍局限,菌丝初为白色,后变成鲜黄色直至黑色厚绒状,背面无色或中央略带黄褐色。顶部形成球形顶囊,其上全面覆盖一层梗基和一层小梗,小梗双层褐色,梗基较短,上长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孢子直径2.5~4.0μm。分生孢子头球状,直径700~800μm,褐黑色。黑曲霉的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都比较特殊,容易分辨,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法,

2、得到单菌落,并结合显微镜检测,多步鉴定、纯化,得到的纯的菌种。二、实验试剂与材料1、材料:黑曲霉孢子悬浮液2、溶液和试剂:硝酸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蔗糖、琼脂、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氯化氢溶液、75%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溴甲酚绿、水。3、器材和其他用品:三角瓶、试管、搪瓷杯、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试管架、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纱布、牛皮纸、滤纸、pH试纸、擦镜纸。三、实验步骤和过程1、无菌器材及无菌水的准备1.1培养皿:洗净的培养皿烘干后,每组将5套培养皿叠在一起,用报纸卷成一筒,然后进行灭菌。注意,一定要卷紧。1.

3、2试管:做合适的棉塞,每组捆扎5支试管,用报纸包在一起后,用线绳扎紧,扎成活结,另一头再用皮筋扎好,然后进行灭菌。1.3三角瓶:在三角瓶瓶口塞一八层纱布,盖上牛皮纸,用线绳扎成活结,然后进行灭菌。注意,装入的培养基不超过三角瓶的1/2。  上述物品均要用记号笔注明班级、组别、日期。1.4高压蒸汽灭菌2、查氏培养基的配制称量→熔化→定容→调pH→分装→加塞→包扎标记→灭菌→搁置斜面与倒平板→无菌检查培养基配方:硝酸钠3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MgSO4·H2O)0.5g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5.0-6.02.1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

4、地称取药品,放入搪瓷杯中。2.2熔化:量取自来水,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至上述搪瓷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待药品溶解后,加入琼脂,倒入余下的水,在电热板上加热熔化。2.3定容:将加热后的培养基导入量筒中,用自来水进行定容,至1000ml。2.4调pH:待培养基稍冷却后,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若偏酸,用1mol/LNaOH边滴加边搅拌,使之达到pH5.0-6.0。若偏碱,则用1mol/LHCl调节。2.5分装:用分装装置将培养基装入试管,高度为试管总长的1/5,共20支。余下培养基转入三角瓶中,培养基的量为三角瓶容量的1/3-1/2。2.6加塞、包扎、标记:试管加棉花塞,5支一捆包扎

5、好,棉塞外加一层报纸防灭菌时冷凝水湿润棉塞,在外用线绳扎成活结,;三角瓶用纱布塞住瓶口,并用牛皮纸的线绳包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班级、组别、配制日期。2.7灭菌:0.1MPa,121℃,20min高压蒸汽灭菌。2.8搁置斜面:待已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将试管口端搁置在有合适高度的器具上,使培养基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2.9倒平板:待三角瓶中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平板。2.10无菌检查:灭菌培养基放入37℃培养箱中一天,若无细菌污染则说明灭菌彻底。3、菌种分离纯化3.1用接种环从黑曲霉孢子悬浮液,接种于小试管斜面中培养(5支)。然后放37℃培养箱中培养24

6、小时。3.2平板划线:左手拿平板,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后沾取菌液或菌苔一环,在平板上划平行线三条,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左手转动平皿约70度,用无菌接种环通过第一次划线的末端作为起点作二次划线,依次作第三次、第四次划线(平行线划线法)。或将挑取有菌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作连续划线。培养:合上皿盖,倒置培养皿于37℃培养24小时。挑菌落:挑取单个菌落的菌苔少许,涂在载玻片上进行显微镜个体形态观察,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综合分析。若不纯,需再用平板划线法继续进行分离纯化。四、实验分析与检测1、黑曲霉菌落特征孢子呈圆球状,淡灰黑色,数目较多,清晰明显,个体较大。2、菌落计数情况培养平板1234567

7、8菌落数182016513179243、菌落形态特征第一天:直径约为5mm的菌落,扁平状,菌丝呈绒毛状,白色。第二天:菌落变大,菌丝基部白色,顶部浅黄色。第三天:菌落更大,菌丝基部浅黄色,顶部形成黑色球状形顶囊(即分生因子),菌丝密集,菌落呈现黑色。4、结果分析黑曲霉生长条件要求低,生长繁殖能力强,在平板上生长后,其他微生物难以生长繁殖,故黑曲霉较易实现扩大培养及分离纯化,对于利用黑曲霉进行工业发酵,如柠檬酸发酵具有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