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

ID:15443519

大小:41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3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_第1页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_第2页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_第3页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_第4页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的阴阳学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知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参考书籍: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知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阴阳学说概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失和的临床表现中医的八纲辩证阴阳失和的病例阴阳失和与病变阴阳学说概论阴阳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古代哲学重要而独特的概念。我国古代医学家,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阴阳学说概论中医认为:人之生命活动是由“阴阳二气”交感气化(表现的基本

2、形式---升降出入)完成的。阴阳学说概论阴---静止、内在、下降、寒冷、有形、晦暗、物质,阳---运动、外在、上升、温热、无形、明亮、功能;阴阳---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阴阳的对立制约: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上阳下阴,天阳地阴,动阳静阴,升阳降阴。阴阳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双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就是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的基本内容: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没有下;热为阳,冷为阴,没有冷也就没有热。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

3、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的过程之中,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阴阳的基本内容:如:白天阳盛,功能以兴奋为主;夜间阴盛,功能以抑制为主。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功能由抑制渐变兴奋,即阴消阳长;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功能由兴奋渐变抑制,即阳消阴长。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阴阳的基本内容:如:高热病人,持续高热后,体温突然下降,四肢厥冷,脉搏微弱,“阳”转化为“阴”。阴阳和,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不和,则“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失和与病变“阴阳二气”升降出入有一定的常态,超出常态(偏离了本位)就

4、可能发生病变。本位---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中“内阳外阴”的相对位置。阴平:阴气平顺阳秘:阳气固守阴阳失和与病变阴阳偏衰:阴偏衰/阴虚:烦热,盗汗,少津;阳偏衰/阳虚:肢冷,面白。阴阳失和的临床表现阴阳偏盛:阴偏盛:恶寒,无汗,身冷;阳偏盛:发热,有汗,口干。阴阳失和的临床表现阳胜阴虚面红发热,肌肤灼热面色潮红/颧红,五心烦热躁动不安,声高有力,呼吸气粗急躁、好动,两目干涩,皮肤偏干口干口渴,口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舌红苔黄或苔黄黑有芒剌,脉浮、数、洪大、滑实。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阴阳失和的临床表现阴胜阳虚面色暗淡,形寒肢冷面色白,唇淡怕冷手足

5、不温身重蜷卧,精神委靡,倦怠乏力,语声低怯精神不振,沉静少言纳差,口淡不渴喜热饮食,口淡不渴大便稀烂、腥臭,小便清长大便烂,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弱。舌淡边有齿、苔润,脉沉迟阴阳失和的病例阳胜病例杨XX,女,33岁。发热、腰痛,少腹胀闷痛3天,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2天,尿黄少,血尿,舌红苔黄,脉滑、数。病名:淋证证型:热淋--膀胱湿热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饭后半小时凉服阴阳失和的病例阴虚病例王XX,女,53岁。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半年;五心烦热,全身有热感,耳鸣目眩3月,查体:颧红,体温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病名:心悸证型:心阴虚治法:滋阴清火,养心

6、安神饭后半小时凉服方药:天王补心丹阴阳失和的病例阴胜病例张XX,女,47岁。胸闷1年余,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彻背3天,遇寒痛甚、喘息不能平卧1天,查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病名:胸痹证型:阴寒凝滞方药:栝蒌薤白白酒汤饭后半小时热服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阴阳失和的病例阳虚病例李XX,男,67岁。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2月,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腹胀闷,纳少便溏;查体:面色萎黄,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病名:水肿证型:脾阳虚方药:实脾饮/参苓白术散饭后半小时温服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阴阳为“二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六要”中医的八纲辩证八纲:表里,寒热

7、,虚实,阴阳表、寒、虚属阴里、热、实属阳可称为“二纲”“六要”辩证: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中医的八纲辩证属阳:风、暑、燥、火;气;六腑;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属阴:寒、湿;血,津液;五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阴阳为八钢辩证的总钢,是辩证施治/护的根本。结束语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脏腑通过经络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趣味无穷。谢谢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