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

ID:15473249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3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_第1页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_第2页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_第3页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_第4页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说课与评课人类社会就是由数以万计的鲜活课堂组成,我们每天都在说课、上课和评课。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增长智慧。如果我们能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现象入手,把它们当成一节节课,并有意识的对它们加以分析和评价,相信这对我们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技能的提高会有帮助。今天,我就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与大家交流一下小学品德的说课和评课,由于水平有限,有些地方举例可能欠妥,恳请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指正。一、小学品德课的说课(一)什么是说课先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故事:陆军炮打华尔街)故事中的将军的解释就是对他所在的陆军给美国人上的惊险一课的说明,其实这就是说课。“说

2、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师生实际,向其他教师说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根据说课的定义,可以看出说课与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有区别的。说课和备课的区别。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而说课则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说课和上课的区别。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

3、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而说课是教师与同行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教学活动,它侧重于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说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小学品德说课的必要性1学科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具有启蒙作用。(2)对学生的社会观察和体验具有窗口作用。(3)对学生的适应技能培养和训练具有孵化作用。2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学生的易塑性决定的。(小品:不差钱的启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

4、完成的,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环境是人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性的积极影响。目前,我国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政治的多元化深刻影响着国家、企业、社团、政党和每一个公民,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民主建设还很不健全,社会上广泛存在着执法不公、诚信缺失、责任观念淡薄、见义不为、金钱崇拜、损人利己等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而“生活具有教育作用”、“9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是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不要忘记基本的原则,即生

5、活是伟大的教育者”。上述国情会形成真实的生活经验进而会直接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对他们产生综合性、全方位的影响。当然会通过不同途径传递给小学生,再由学生通过不同的体验和内化,多多少少影响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3目前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困境决定的。困境一: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不重视如: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文明教育困境二:课堂教学针对性差,缺乏魅力,实效不强。我们的老师对德育的生活性、活动性、情感性、生成性等本质特点缺乏认识。困境三:课堂教学与社会现状存在许多矛盾基于以上情况,要搞好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充分研究各种情况,而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营

6、造教研气氛,是教师进行探讨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小学品德怎样说课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说课视频(播放视频:家庭树和在失败中收获)1.找准学科说课的依据(1)依据学科课程标准9不同学科由于特点不同,其说课的主要理论依据可能存在差别,但我认为,不同学科说课必然有一个共同的依据。它是我们日常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重要指南,这就是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因此,把握准确学科特征和课标要求是关键。小学思品包括两部分,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该学科的特点是品德教育。(就今天人们的认识状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一般包括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这些内容中

7、又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政治教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理论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道德教育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等。)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三个,即:(1)情感、态度要求(2)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2)依据学情摸准学情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开展好各项品德教育活动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前要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趋向、能力情况和知识现状。然后,根据情况编写教案和组织课堂教学。找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随意,教师在说课时,也要依据学情说出学情、教法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