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

ID:15527574

大小:57.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8-03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_第1页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_第2页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_第3页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_第4页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38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二十世纪初二十年的汉语新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96JAP740017):“二十世纪汉语词汇的演变”子课题孔秀祥(上海大学)一、研究与资料情况语料情况:20世纪初年正是

2、戊戌变法1失败、庚子大难降临,中国人民族危机意识大盛,救国、保种成为话语的主旋律。清皇朝对各地的控制权被削弱,日本、香港成为新思想输入的主要埠口,各种教育与政治上的试验也次第展开。这些活动对于引进、传播新思想,创制、使用并接受新词汇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袁世凯称帝,孙中山护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四运动,没有一日太平,人心在惊悸中寻觅。新词在寻觅中成长与发展。语料有报章、传教士的著作、学校的教科书、词典、1、政治与体制革命类资料“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是杨毓麟、陈天华等人

3、率先向国人敲响了警世钟!他们大造革命舆论,发愤著书,撰写或翻译出版了一大批唤醒民众的著作,其中较早的代表性著作是杨毓麟的《新湖南》。该书于1902年冬在东京刊行,虽以省区命名,“鼓吹湘省脱离满清独立之说甚力”;但其出发点并非仅仅论述湘省范围内的区域自治,而是基于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世界历史与现状的深切了解,以其广阔的政治视野探索了20世纪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作者对于帝国主义本质的分析与揭露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的中国人所能达到的最深刻认识。《新湖南》一书出版后,“风行于世”,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新潮读物之一。如果说杨毓麟的《新湖南》是

4、用文言写成,专从学理上阐述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的学说,鼓吹反帝反封建斗争,主要影响到当时的“中等社会”;那么陈天华于1903年撰写的138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

5、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38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

6、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则是用白话写成,更容易在“下等社会”中流传。陈天华的著作曾在军、学各界引起轰动,据时人记载:士兵读之,“即奉为至宝”;学生读之,“如同着迷”。两书多次再版,仍供不应求。陈天华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大大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也使他赢得了“革命党之大文豪”的赞誉!除上述著作外,还不能不提到一批颇具影响的译作,最引人注目的是

7、翻译家赵必振,他于1902年在上海广智书局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社会主义思想家幸德秋水所著《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和《广长舌》;翌年又翻译出版了福井准造著的《近世社会主义》;在此前后,他还翻译了《日本人权发达史》、《世界十二女杰》、《东亚将来大势论》等10余种著作,成为我国较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及社会主义思想的著名翻译家。此外,由杨毓麟、黄兴于1902年11月在东京创办的《游学译编》是“全以译述为主”的刊物;是年底,又由黄兴、蔡锷、杨毓麟等人创办了“湖南编译社”,大量译介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与此后在东京创办的他

8、省留日学生刊物《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此呼彼应,吹响了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新觉醒的时代号角!报刊是舆论之母,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因此,湘籍志士始终将创办报刊、杂志作为推动民主革命事业的重要任务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