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

ID:15552551

大小:2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_第1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_第2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_第3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_第4页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近年来案发攀升趋势明显。本文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成因,提出了通过反洗钱机制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总体思路,总结了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识别点,并对今后防范工作提出具体设想。[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民间借贷;反洗钱;资金监测涉众型经济犯罪多涉及投资理财、私募股权、理财产品等领域,属资金密集型犯罪,通常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形式,其

2、涉案金额大、受害对象多、波及范围广,如何有效防范此类案件风险成为当前金融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9(一)民间借贷是主要诱因受近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在银根趋紧情况下不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发涉众型犯罪的趋势逐步显现,典型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再对外高利放贷。以民间借贷为掩护的非法集资活动交易手续简单,无担保,借款人资料不公开,借、贷款人信息不对称,风险发生后投资人或放贷人利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加之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监管,极易出现借款人携款潜逃现象,从而导致大部分参与者资金亏损

3、,进而引发涉众型犯罪。(二)职业犯罪特征日益明显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已逐渐演变成有组织、有预谋、有分工的犯罪集团。例如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出现一批专门从事资金低吸高放业务的非法资金掮客,从中获取中间利益,此类人群占到10%-30%。又如在传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拉人头、赚积分”的手段发展下线,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呈典型“金字塔”结构。(三)社会危害性大9一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涉众型犯罪受害对象多为退休职工、失业人员等低收入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往往发财心切,但识辨能力低,受骗后易引发群体上访事件。部分

4、受害企业在上游资金链断裂后,会陷于经营困难或停产倒闭境地,引发职工下岗、工资拖欠、经济纠纷等问题。二是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涉众型犯罪主体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吸收或变相吸收大量公众资金,使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和金融宏观调控。部分社会中介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收公众资金后转手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损害正常金融秩序。三是易被敌对势力利用。某些敌对势力以互联网、电信媒介为平台,通过短信、网上视频等方式联系受害群体,网下见面串联策划,诱发群体上访。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分析(一)

5、银根收紧与企业资金需求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家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银根收紧,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仍具有向大型及国有企业倾斜的传统下,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企业流动性易出现不足或资金链断裂。为应对临时性经营困难,部分企业选择通过民间集资来缓解燃眉之急。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近年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效益下滑情况下,房地产行业持续升温且获利丰厚,刺激了部分生产加工企业抽资,甚至通过民间借贷投资房地产开发,随着国家1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在房屋销售不畅情况下易导致资金链断裂。(二)居民

6、财富的不断增长与投资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9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闲置资金也在增加,个人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旺盛。但当前资本市场面向普通投资者提供的投资工具种类偏少,普通投资者面临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折中选择,缺乏专业知识的人群或是偏好于高收益的投资者,在诸多不规范操作的引导下会选择将资金投于高收益的民间借贷,甚至是非法集资。此类投资者往往缺乏经济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不能区分合法和非法的界限,在心存侥幸情况下发财心切,面对犯罪分子打出高回报的幌子,往往抵挡不住诱惑而上当受骗。(三)非法集资手段隐蔽与

7、法律制度不健全之间的矛盾涉众型经济犯罪隐蔽性强,如非法集资活动形式多样,违法犯罪主体往往以投资、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参与者通过熟人、亲戚、朋友层层介绍不断扩展,集资手段也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网络化发展。在资金链未发生断裂情况下难以及时发现。另一方面,防范、监控、预警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这方面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如其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民间借贷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现行刑法条款无法对其调整,导致一些民间融资项目的立项、广告宣传、资金筹集、流向等环节无法实现透明严格监管。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

8、的防范(一)总体思路9涉众型经济犯罪作为资金密集型犯罪,其涉案资金绝大部分仍需通过金融领域尤其是商业银行来进行流转,因此可以利用反洗钱机制通过识别、核实、监控三个方面工作来对其进行防范。识别主要是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实施尽职调查,核实是指业务关系存续过程中持续识别客户身份,监控则是指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后对其资金交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在上述过程中,金融机构发现客户涉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公安部门报告,以利于后续打击或处置工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