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

ID:15657320

大小:8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4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班级姓名(2015-1-10)十六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2、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3、,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于《》,体裁是。是(时代)的一部学派的著作。作者是,郑国人,名,战国前期学派的思想家。2、给下列字注音:龀(  )  匮(  )  厝(  )  孀(  )  箕畚(  )(  )惩()曾()不能魁()父荷()担者亡()以应3、在原文中解释加点词语4、翻译下列句子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

4、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聚室而谋5、通假字指通豫南通,意为:始一反焉通,意为:汝之不惠通,意为: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一厝朔东通,意为:6、原文填空;(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2)愚公为何要移去这两座山?(3)愚公的理想是把两座山移到何种程度(4)愚公移山是艰难的,难在哪些地方?7、愚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5、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8、什么是愚公精神?9、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10、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1、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12、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

6、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1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9,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1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7、笑而止之曰()  毁山之一毛()二、阅读本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两个4、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5、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吾与汝毕力平险。(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8、(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A、(1)(3)(4)(5)B、(1)(2)(4)(6)C、(2)(3)(5)(6)D、(2)(4)(5)(6)6、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