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

ID:15803549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_第1页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_第2页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_第3页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_第4页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越是考试,越是心慌,解决心慌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不断的做事情。虽然我不是领导了,但是同事们在我的人格感召之下,继续努力工作,足以反驳某些人说我不得人心,缺乏管理能力的谣言。俺们在百忙之中带着同志们做了两个广东的热点练习,供大家练习,以派遣寂寞,减轻心理压力负担。附上答案,可以对照。 广东省2012申论热点练习 “幸福广东”一、热点背景1.什么是幸福?虽然从主观上看,各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但都离不开基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递进一层还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幸福就是“生活越过越好”。广东乳源县瑶山青年赵天顺进城务工成了高技能人才,他说:“转

2、移出来就业,生活大变样,我觉得这种幸福最实在。”在弱势群体眼中,幸福就是“民生问题的优先解决”。炭步镇平岭头村65岁的江火金婆婆说:“以前去新华街看一次病要花两三百元,现在到村卫生站看一次病开7天的药,只要花1元;如果再打一针就再花1元,最多2元就行了!”问她现在生活幸福吗?她满意地回答:“梗系(当然)幸福啦!”在外来群体眼中,幸福就是“有了归属感”。受惠于2011年新推出的积分入户制度,新莞人、社区医护人员倪琳入了户,小孩入读了公办小学,还准备把父母都接过来。她说:“从入户的那一天起,我才确确实实地把自己当成了东莞人,我开始关心东莞的发展。”在不断深化转型升

3、级的珠三角地区,幸福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落后GDP纷纷让位给了生态宜居。2.汪洋在广东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节选)幸福广东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既包括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又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社会政治权益,是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客观标准与主观感受的有机结合,是物质富裕、安全和谐、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如果不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理念,以物为本、金钱至上的现象就会难以纠正,焦虑感上升和幸福感下降的问题也难以克服。建设幸福广东,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幸福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享

4、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改善民生。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就业和创业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和基础,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就业质量,鼓励全民创业,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医

5、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食品安全溯源机制,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探索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待遇增长的可持续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统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加快构建统筹城乡、惠及全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树立绿色、人本、集约、智慧、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广泛开展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美好宜居城乡。加快全省绿道网、生态景观林、社区绿地公园、城乡文体场馆等建设。健全改善民生工作

6、机制,建立为民办事征询民意制度。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没有文化支撑和精神富足,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广东。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充分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知足常乐的社会心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着力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面参与建设幸福广东的意识和能力

7、。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倡导文明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强化制度保障。要以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底线公平为导向,加强社会领域基础性制度建设。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让劳动者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使之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荣誉、地位、福利,拓宽工农群众参与日常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通道。破除潜规陋习,创造公平公正、活力有序的社会环境,让守规矩的人不吃亏,让有本事的人有奔头,各尽其能地追求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破除地域、户籍等限制,调整完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防止社

8、会阶层固化和“代际传递”。完善异地务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