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

ID:15815410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_第1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_第2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_第3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_第4页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edudown.net上万套中小学试题免费下载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5分)1.你能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吗?(0.5×8=4分)峨冠()多髯()黄发垂髫()矜()寡孤独岱()宗决眦()蕃()鲜()有闻2.作家作品,文学常识。(0.5×10=5分)①陶渊明是   朝诗人,又名    ,字元亮。②《礼记》是儒家经典,它与《   》、《   》、《周易》《   》合称为“五经”。③《望岳》是唐朝诗人    所著,他被后人尊为“      ”。④《核舟记》出自清朝    (人名)所编的《     》,作者 

2、  ,明末嘉善人。3.理解填空。(1×7=7分)①《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②《爱莲说》中写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④写出《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              ”。⑤《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对“大同”社会纲领性说明的话是“          ”。⑥孔子曾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与杜甫诗中的“       ,         ”两句有异曲

3、同工之妙。⑦《核舟记》中引用了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①盖简桃核修狭者   通     ②左手倚一衡木   通   ③诎右臂支船     通     ④荡胸生曾云    通   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司的古义和今义。(3分)①阡陌交通   古义:今义:www.edudown.net上万套中小学试题免费下载②率妻子邑人 古义:今义:③老翁逾墙走 古义:今义:6.完成下面的对偶句的创作。(2分)上句:阳春故燕归下句:     二、课内阅读(23分)(一)(13分)舟首尾长约八

4、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5、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护,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2分,3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8.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高可二黍许:②雕栏相望:③两膝相比:④矫首昂视:9.本文按顺序来介绍核舟,可从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2分)10.翻译下面句子。(2×2=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②其人

6、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www.edudown.net上万套中小学试题免费下载11.选文中哪些说明可看出雕刻家技艺精巧?请任选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二)石壕吏(10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恕!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7、,犹得备晨饮。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4分)①老翁逾墙走()②三男邺城戍()③老妪力虽衰() ④如闻泣幽咽()13.《石壕吏》与《      》、《       》合称《三吏》。(2分)14.《石壕吏》中确能证明老妪被抓走的句子是哪一句?(1分)                                     15.作者对老妪的感情如何?《石壕吏》反映了怎样的主题?(3分)三、拓展阅读(22分)(三)良桐(13分)《郁离子》工之侨得良桐焉①,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

8、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③,作古窾焉④,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