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腹痛的机制(一)解剖概念腹部的神经分为脊髓神经和植物神经。前者司腹壁的运动和感觉;后者管内脏的运动和感觉,痛觉纤维随交感神经传导到中枢。从腹壁来的感觉神经和从内脏传入的痛觉神经纤维均汇集于脊髓的背根。简言之,内脏的感觉冲动随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进入脊髓的背根,此时,与某一皮肤区域传入的感觉神经,在脊髓灰质的同一区域内替换神经元;然后,再过渡到脊髓对侧的白质内,随脊髓丘脑束上升,在丘脑内再替换神经元;最后传达到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区。在这一感觉通路上,由腹部脏器传来的冲动将会提高相应脊髓中枢的兴奋性,从而影响邻近的中枢。因此,内脏的疼痛
2、经常反映在同一脊节背根神经所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反之,某些躯体病变的刺激冲动也能通过同一感觉通路表现为腹痛,这种现象叫做“牵涉痛”。这一点,对于腹痛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上述神经传导的解剖关系,内脏的疼痛反应到体表,常呈一定的脊髓节段性分布。一般来说,支配腹部皮肤感觉的脊节自胸。到腰1。我们可以根据体表的某些标志物来记住腹部相应脏器痛觉传导的神经分布(表32-1)。 表32-1体表标志物与腹部内脏神经分布 体表标志 脊节
3、 剑突 胸6 脐 胸10 腹股沟 腰1 (二)腹痛的类型从神经机制腹痛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单纯性内脏疼痛传入途径纯系交感神经通路,脊髓神经基本不参与或较少参予。例如,胃肠收缩与牵拉时的某些感觉。 疼痛的特点:①深部的钝痛或灼痛; ②疼痛部位含混,通常比较广泛或接近腹中线;
4、 ③不伴有局部肌紧张与皮肤感觉过敏; ④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2.牵涉痛交感神经与脊髓神经共同参与疼痛的机制。又分为牵涉性躯体痛和牵涉性内脏痛。前者实际上是一种体神经的机制,例如,当横膈中央部分受到刺激时,可放射到肩部,这是由于分布于横膈中部的膈神经进入颈维3-5节脊髓水平,该节脊髓神经沿着臂丛分布于肩部的缘故。而后者是我们主要要讨论的。 其疼痛的特点为:①多为锐痛,程度较剧烈; ②位置明确,在一侧;
5、 ③局部可有肌紧张或皮肤感觉过敏。此种疼痛在临床上的 意义比较大,通常反映器官有炎症或器质性病变而非功能性。 3.腹膜皮肤反射痛只有体神经或脊髓神经而无内脏神经参与疼痛的机制。脊髓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腹膜壁层、肠系膜根部及后腹膜。病变侵犯到接近以上神经末梢的部位时,疼痛就反映到该脊节所支配的皮区。 疼痛的特点为:①具有脊髓节段性神经分布的特点; ②程度剧烈而持续; ③伴有局部腹肌强直、压痛与反跳痛,一般代表有腹膜受侵。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所接触的
6、腹痛实际上常为混合型,可有一种以上的疼痛机制参与。有时,随时间推移,腹痛的类型亦可起变化。如阑尾炎早期,阑尾的管腔剧烈地收缩,企图排除粪石,表现为纯内脏疼痛,部位在脐周,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当炎症出现以后,痛觉感受阈降低,兴奋性增加,在传导途径中影响了脊髓背根中的体神经,遂发生牵涉痛,疼痛的部位转移到右下腹;最后,炎症的发展波及邻近的腹膜壁层,又出现腹膜皮肤反射痛,疼痛的程度更剧烈,且伴有局部的压痛、反跳痛和腹壁的肌紧张。 二、腹痛的病因 (一)腹部病变 1.腹膜刺激或炎症包括细菌感染或化学刺激(如穿孔所致的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的
7、外漏以及内脏破裂出血等)引起的病变。 2.空腔脏器的梗阻包括膈疝、贲门、胃与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胆管、胰管等部位的梗阻;可因炎症、溃疡、蛔虫、结石、肿瘤等引起。 3.供血失常①栓塞与血栓形成; ②扭转或压迫性阻塞,包括绞窄性疝、肠扭转、囊肿蒂扭转等。 4.支持组织的紧张与牵拉如肝包膜张力的剧增,肠系膜或大网膜的牵拉等。 5.腹壁肌肉的损伤或炎症。 (二)腹外邻近器官的病变 1.胸腔病变例如肺炎常有上腹部的
8、牵涉痛;心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有胸骨后、剑突下和疼痛并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