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ID:1582776

大小:2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1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国培班”前,正好在学校上了一节古诗阅读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天,听李作芳老师讲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与策略》,再反思这节的教学,收获多多。首先,李老师所说的两个误区,我仅走出了一个,在内涵的挖掘上有些过。其次,古诗词教学的“三项重点”

2、(诵读、积累、感受),我注意了,但重点不够突出。没有达到我预期的古诗教学的书声琅琅的境况。此外,“四种关系”的处理,“四个环节”的落实都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若再上这一,我肯定会演绎的更精彩。把上次的设计发出,请大伙指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

3、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板书:诗仙)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

4、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这节我们就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1读准诗题(1)谁读读诗题?(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读读?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2个性读题(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

5、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对,这是一首送别诗。)☆同学们听出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好不惬意。☆“之”是什么意思?(去、到。)(3)不同的

6、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3感性读题(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

7、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1自由读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2指名读谁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3、读出诗的节奏感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8、?“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试试看?(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余音袅袅。)范读。齐读。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诗读通了,诗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