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

ID:15923397

大小:24.5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_第1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_第2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_第3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_第4页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翀炜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作者:马翀炜晏雄

2、中国民俗学网发布日期:2014-11-05

3、点击数:3375内容提要:文化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包含符号、价值、意义与社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行为的集合。将文化产业的经济分析置于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来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人类文化多元性存在使得文化产业只能以民族文化产业的形式获得理解。经济性、文化性以及民族性应成为研究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性;文化性;民族性如果说在现代语境下没有什么词汇要比“文化”更加复杂多变以及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作为经济文化活动的文化产业因与社会、政治、经济

4、、文化等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紧密相关而必然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性。无论是在所谓初民社会还是现代发达国家中,经济都是“嵌合”在社会之中的。①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经济活动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表现。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支配社会的企图十分明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现代社会及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再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向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与经济活动发生关联,恰好说明了经济“嵌合”于社会之中并且这种嵌合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实质。表现这种紧密关系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20世纪早期开始出现并不断以令人炫目的情势发展的

5、文化产业。这也表明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分析更加需要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视角。已有的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大量成果对人们理解文化产业这一新的既是经济现象又是文化现象的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认识到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而重视其经济属性分析,关注其产业特性的研究当然是必要的。而还能认识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以及文化产业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这些事实,注意到人类文化多样性是通过民族的多样性来表现的,那么,将文化产业作

6、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考察其经济性、文化性及民族性,分析现代条件下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变迁过程及其意义等问题,就有可能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加深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一、文化产业的经济性文化产业是20世纪早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型产业。文化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高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也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对于这种现象,褒之者赋予其朝阳产业的美誉,并且不断冠之以“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等等各种响亮的名号。然而贬之者却认为人类宝贵的文化意义受到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严重庸俗化破坏。显然,随着文

7、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确实成为一种新型产业的时候,对文化产业核心内涵的把握也就成为这一研究中的首选论题。要清晰地理解这一问题,从社会整体观的视野回溯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从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进行把握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所说的产业不是指如土地、房屋等的家产(property,estates),而是指生产事业(industry),即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成果看,最早的人类生计模式是采集—狩猎。这一生计模式在人类发展的时间长度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达到90%以上的时间。②园圃农业、精耕农业、畜牧业等的出现则只是近几千年的事情

8、。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的社会分工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各种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手工业和商业在漫长的历史中并未成为能够与农业比肩的产业。甚至产业这个概念都要等到工业革命或曰产业革命之后才能形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不断扩大和加深,科技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各种新的分工不断出现,相应的,新型的专注于某一类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从而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的情况不断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在英国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出现之后形成的。

9、可以说,“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产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没有分工或者没有出现达到一定程度的生产活动集合体。事实上,除了农业,工业以及商业等活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许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学者甚至注意到了不同部门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利益是存在差异的。司马迁就曾提出:“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③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初期阶段,人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部门的不同的投入产出比率问题进行过探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在比较英国、法国和荷兰的经济结构及其收益差异时得出这样的看法:“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