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ID:15926321

大小:371.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8-0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_第1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_第2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_第3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_第4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概述第一节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历史文化遗物的价值,而有保护和收藏的行为。“古董”这个词汇,中同和外国很早就被运用了。而这些仅是保存和收藏一些器物,主要是可以搬得动的东西。对于历史建筑物以及建筑群,把它作为一种过去统治的象征和代表,加以破坏和摧毁。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在古代中国就有项羽烧毁秦咸阳城“大火三月不火”的故事,在以后的改朝换代中,大多把前朝建设的建筑和城市加以毁灭性破坏,这

2、叫做“革故鼎新”。金兵攻入北宋首都汴梁后,就把宏伟的“大内”和“艮岳”即皇宫和苑囿,全部拆毁、并把拆下的大梁木柱和假山石全部运到了北京,修筑金中都城。以后辽灭金,元灭辽,那时的金中都,辽南京,都遭到彻底的破坏。在欧洲有罗马帝国摧毁希腊的城市和宫殿,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沿途破坏掠烧。在漫长的都城建设史中,仅有两个朝代沿用了前朝的宫殿,即唐继承了隋的皇宫,清继承明的皇宫。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和历程(一)破坏因素近代,产业革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人们忙于发展生产,对古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保护既缺乏认识也无力顾及。一批古建筑及其

3、环境在工业化的浪潮中遭到毁灭。英国、德国和奥地利,19世纪末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世俗建筑被拆除,日益增长的交通道路发展。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崛起的时候,作为对古典复兴和折衷主义的反对,对历史建筑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建筑的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曾提出一个巴黎中心的改建规划。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木原启吉在他的《历史的环境》一书中说到日本近代文物古迹所遭到的四次大的劫难。一、明治维新以后,大量佛寺被毁;二、明治及大正初期开放贸易,大量古代文物外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文物古迹毁于战火

4、;四、上世纪50年代后经济高速增长时,不但毁了文物,更破坏了历史环境。其中第四次破坏是最为严重的一次,它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破坏。(二)保护历程1、较早源起于欧洲18世纪中18世纪中叶,英国的古罗马圆形剧场成为欧洲第一个被立法保护的古建筑,这标志着文物保护的概念已从典籍、艺术品、器物等扩展到建筑的范围。但是那时对文物建筑的价值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2、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于18世纪末开始受到重视。3、理论与科学化19世纪中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的形成,则是从19

5、世纪中叶起,近一百多年来发展和演变的结果。三、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1、各国立法法国1840年在古建筑鉴定专家梅里美的倡议下成立了历史建筑管理局,提出《历史性建筑法案》;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保护历史性建筑;1930年颁布《遗址法》;1943年立法规定在历史性建筑周围500米内改变环境面貌要得到专门批准。英国1877年由威廉·莫理斯创建了古建筑保护协会;1882年颁布《古迹保护法》,保护21项古迹,其中主要是遗址;1990年颁布《古迹保护法修正案》,保护的内容扩大到宅邸

6、、庄园、农舍、桥梁等与历史事件有关或有关历史意义的建构筑物;1913年颁布《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及1931年《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制定了保护历史性建筑物的《古建筑及古迹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神社寺庙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2年综合以上三个法令为《文物保护法》。美国1960年制定了《文物保护法》。2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从“风格复原”到保护“真实性”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并通过国家立法开始于十九世纪。从保护古玩器物发展到保

7、护建筑物、遗址,从保护宫殿、府邸、教堂、寺庙等建筑精品扩大到见证平民生活的普通建筑,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成片历史街区,乃至一座完整的古城。3、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1933年《雅典宪章》1964年《威尼斯宪章》1976年《内罗毕建议》1987年《华盛顿宪章》1994年《奈良真实性宣言》2005年《西安宣言》二战前《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及保护好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

8、存在教育后代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兴,城市建设高潮涌起,致使许多文物建筑及其环境受到了破坏,城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问题也越来越复杂,《雅典宪章》笼统简单的原则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二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被战争摧毁的城市的重建,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如波兰华沙的“华沙速度”。华沙人为自己的古城能重现而引为自豪。华沙城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