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

ID:15934823

大小:2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6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_第1页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_第2页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_第3页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_第4页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丹尼森系数法的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经济增长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以全国和辽宁省的宏观数据为样本,估算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多对经济增长贡献越大。通过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对比发现,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高于全国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长水平和中等职业教育年均综合指数增长率占教育年均综合指数的比重。关键词丹尼森系数法;中等职业教育;经济增长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16-0057-06国内学者已经就教

2、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一些很有作用的研究。崔玉平采用与丹尼森大致相同的策略,得出1982~1990年间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84%[1]。杭永宝利用修正了的丹尼森系数法对我国1993~2004年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估算[2]。凌云莉、唐志丹运用丹尼森基本模型研究认为,辽宁省1996~2006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世界水平而与全国水平相当[3]。燕玉铎等以丹尼森因素分析法为基础,全面测算了1991~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从以上文献梳理来看,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少,因此,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一、研究策略(一)基

3、本模型本文主要运用丹尼森系数法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DenisonE.F,1962)认为,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构成因素。如果把同质工人的数量和人均劳动小时数作为劳动数量方面的构成因素,把教育作为劳动质量方面的一个构成因素。那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变成如下形式:Y=SKa(LE)b(1)S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不包含教育质量因素的劳动投入量,E表示教育投入量,Y表示国民收入产出量。对(1)两边求时间t的全导数,且两边同时除以Y,经过推导,可得国民收入产出增长速度模型:y=s+ak+bn+be(2)其中:s表示年技术进步率,a表示产出对资本弹

4、性率,k表示资本投入量年增长率,b表示产出对劳动的弹性率,n表示不含教育质量因素的劳动年增长速度,e表示教育投入量年均增长速度,y表示国民收入年均增长。因此,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可以表示为:Re=ye/y=b×e/y(3)这就是目前被国际教育经济学界广泛采用的计量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模型中,y代表国民收入总的增长率,ye代表由教育的作用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率,Re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二)数据来源和说明选取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辽宁省统计年鉴》GDP和各层次教育程度人均收入及从业人员的比例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由于在确定2001年中职从业人员百

5、分比时,需要1961~2001年中职毕业生数据,而1961年前数据查询困难,即使存在部分数据也很模糊。1.关于b的取值本研究拟采用麦迪逊的b系数值为0.7,实际上,我国的b值可能低于0.7。也就是认为劳动对产出的弹性为0.7,即认为劳动投入每增加1%,产出增加量为0.7%。2.关于e的确定理由由于e的投入还包括勤奋努力程度、个人天赋、家庭背景等因素,因此,依据丹尼森等西方学者通行的算法,把教育程度提高带来的劳动量增长率用0.6做折算。由于丹尼森模型中没有给出分别估算各类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策略,本文在杭永宝权数分配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类教育重新赋权。将我国的教育分为六个主要层次,

6、分别为:本科以上、高职(大专)、中专、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设这6种教育投入增长率分别为e6、e5、e4、e3、e2、e1。二、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一)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1.计算劳动力数量换算系数依据我国实施市场经济年间接受六个主要层次教育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推断出接受相应教育层次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倍数,进而推导出接受大学以上、高职、中专、高中、初中、小学教育所提高的劳动力质量换算为劳动力数量的系数。本文采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对辽宁地区收入分配理由研究所调研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年工资收入数据,计算2001~2010年间不同教育程度从业人员

7、的劳动力折算系数,主要依据是:采用丹尼森系数法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估算期间劳动力折算系数不变。2002年辽宁受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专、高职、大学以上教育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5702.70元、9117.90元、10170.24元、11327.17元、12888.56元、15675.40元。其劳动生产率比例倍数为1/1.60/1.78/1.99/2.26/2.75[5]。由此可以得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