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

ID:16005905

大小:2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7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_第1页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_第2页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_第3页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_第4页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水力学记录观察  1工程概况  功果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大栗树西侧的澜沧江上,坝址控制流域面积9.72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010m3/s,年均径流量318.51亿m3.枢纽工程主要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及发电建筑物等组成,其中,拦河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洪,布置在主河床略靠右侧;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右岸地下。坝顶高程1310m,坝顶长356m,最大坝高105m.  上游围堰防渗墙5172.0m2,轴线长164.85m,最大墙深48.3m,距坝轴线247.7m,堰顶高程1262.0m.自上而下主要为人工回填层、河床原始覆盖层和基岩层。人工回填层主要由

2、石渣及风化料组成,在抛填过程中部分细料被水流带走,虽然经过了碾压,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松散状态,特别是底部更是这样。河床覆盖层厚度6-27m,主要由漂石、块石、卵石、砾石以及含少量泥质的中粗砂组成,级配不良,存在架空现象。施工平台仅比江水高1m左右。  采用C20W6混凝土防渗墙,墙厚80cm,设计要求渗透系数不大于5×10-7cm/s.  为了综合了解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工程过水围堰的工作状态,评价围堰的各项性能指标,保证度汛与施工安全,结合上下游围堰结构型式和规模特点,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功果桥监测室,根据《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招标文件(合同编号:GGQ/C3)》的

3、要求进行监测。功果桥水电站上游过水围堰于2009年6月竣工,同年8月开始实施水力学原型观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  堰面流速监测、渗透压力监测和消能平台中部脉动压力监测等。  2监测目的  本次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水力学原型监测和渗透压力监测,为控制和显示各种不利情况下的工程性能进行评估,以及在施工期、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期对工程安全进行连续评估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二是提高人们关于各种水力学参数对工程性能影响的认识;三是为以后的水力学原型监测积累组织及技术经验。  3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为了取得过水围堰过流时较为理想的水力学原型监测成果,了解围堰安全运行状态,确保安全度汛与施工安全,脉动

4、压力、流速的观测布置在2个监测断面,1-1断面位于围堰中部,2-2断面靠近右岸。共安装了3支流速仪和2支脉动压力计,用于测定相应位置的流速及脉动压力。电缆用镀锌钢管保护,沿护坡底部统一引至进水口道路处集线箱内。本次功果桥上游过水围堰水力学监测具体布置如表1.  4监测方法  功果桥上游围堰过水期间,水尺、流态采用人工读数及摄像,渗透压力采用WV-102A弦式读数仪,流速和脉动压力采用中国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并经多次水力学原型观测检验的DJ800多功能水工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DJ800型多功能监测系统是由计算机、多功能监测仪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能对多种物理量进行准同步采集

5、,例如水位、波高、脉动压力、拉力、流速、温度、应变以及模拟电压等。系统的软件大约占6M内存空间,在MS-DOS环境下运行,数据采集是巡回式的。取得一个测点的数据,大约需要40μm的时间,包括选中通道号、模拟转换和数据传送等时间。采集频率随着测点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系统设定的最小采集时间间隔为1ms.  5监测工况与监测成果  5.1监测工况及内容  功果桥上游围堰过水的水力学监测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各项监测内容及数据相互关联,可实施同步监测;二是监测数据多,技术要求高,采集仪器及采样频率必须满足不同监测参数的需要。基于此,对监测组织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在过水期间为了获得完整、连续、同

6、步的观测数据,分别设立了4个监测小组在4个观测点(上下游围堰左、右岸各设1个监测点)实施24h监测,从而保证了各参数监测及数据的同步性,确保了各项数据间的相关性;其次,考虑到过水期间监测组次及测点多,监测数据量大,后处理及分析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故以4个监测小组为主体,在后方组建了资料整编组,以便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具体监测于2009年8月15日实施,实时上游流量最大4830m3/s,水位为1265.0m.  观测内容及工况详见表2.  5.2监测成果  5.2.1脉动压力    从表3可以看出运行工况I、II情况下上游围堰堰面的压强监测成果,其特点:一是作用在消力平台上的脉动压力随流量变化

7、而变化;二是在同一工况下,最大压强与最小压强相差不大,表明作用在消力平台上的水流相当平稳。  5.2.2底流速  各测点流速监测成果见表3.从流速的分布可以看出:一是堰面上流速随上游水的流量增长而增长;二是第一测点的流速大于第三测点流速,表明进过消力平台对水流的消能,流速明显降低;三是在基坑蓄水之后,第三测点流速趋于稳定。  5.2.3渗透压力  监测成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一是堰体内各测点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