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

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

ID:16111327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_第1页
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_第2页
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绩中国地貌形成过程摘要:我国现代地貌所反映的基本特征和地貌类型分布格局,是在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影响我国地貌发育的内外力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地表组成物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关键字:地貌内外营力地质构造气候人类活动正文: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这样的地貌特征的形成过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

2、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一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

3、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我国西部地区受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些近东西

4、向的山脉南麓均有向北倾斜的规模巨大的逆冲断层,形成褶皱断块山地。在持续的挤压环境下,西部各大古陆块皆发育成为中-新生代的凹陷盆地。中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对亚欧板块作用的影响,处于弧后盆地的引张应力状态,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和北东走向的山脉。二、气候因素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从而影响地貌发育。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临近海洋,降水丰沛。河流众多,径流丰富,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占绝对优势。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区,以坡面冲刷和沟谷下切的侵蚀作用为主;地势低平的平原、盆地、洼地,主要进行着堆积作用,广泛发育了各类流水地貌,如

5、沟谷、河流阶地、山麓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由于东部地区温度状况的南北差异,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营力的活动方式和强度也存在南北的变化。秦岭—淮河以南属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湿热的环境,使得流水作用强烈,化学风化作用及碳酸盐岩类分布区的岩溶作用均很显著。地表河网稠密,侵蚀切割强烈,丘陵低山广布。江南一带由于淋溶作用旺盛,风化物中铁、铝富积,红色风化壳发育。湿热的环境使雨水、河水、地下水对碳酸盐岩的侵蚀作用加强,这使得云贵高原、广西一带喀斯特地貌发育;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地区,为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许多地方的年蒸发量大于年降

6、水量,河网密度比南方小,径流量也较秦岭-淮河以南河流锐减,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流水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也比南方突出。雨季地面侵蚀与河流泥沙的搬运和堆积都很强烈。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分布广泛,质地疏松,抗蚀力差,在夏季降雨的冲刷下,坡面、沟谷侵蚀旺盛,沟壑纵横。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输往下游,黄河、海河以及淮河水系的泥沙长期在下游堆积,从而形成了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属温带和寒温带地区,东南部的长白山地,降水量丰富,流水地貌发育。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处我国北部高纬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层分布广,在冻融作用下,形成冻土和冰缘地

7、貌。中部地势低平,以接受河流沉积为主,形成广阔的东北平原。另外,东部沿海海岸地带,由于海水作用的不同,形成了侵蚀海岸与堆积海岸等海岸地貌。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剧烈。风力强劲,干燥剥蚀作用和风力作用成为重要的地貌外营力。形成雅丹、沙丘、戈壁等风蚀、风积地貌。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形成了特殊的高寒干燥环境。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和阿尔金山,同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相邻,也是全国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的地区,干燥剥蚀作用与风蚀、风积作用为主要外营力,形成干燥剥蚀山地、平原及沙丘、戈壁等地貌类型。藏北地区主要是地势高峻导致的

8、高寒低温环境,使地下保存着广泛的多年冻土。高山上则是我国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因此,由冻融作用、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缘、冰川地貌现象分布广泛。三、地表组成物质因素我国地表的组成物质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