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

ID:16133212

大小:12.37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8-08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_第1页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_第2页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_第3页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_第4页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锡惠山古镇分析_业态_旅游策划_规划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锡惠山古镇分析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无锡市惠山古镇项目开发无锡惠山古镇保护建设工作小组区位位于无锡市北塘区内,南靠锡惠名胜风景区,距离无锡市中心2.5km,距离太湖风景区15km资源品级无锡市内集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于一身的江南古镇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规模规划范围总面积103公顷,其中古镇核心区30公顷公路情况北侧为通惠西路,东侧是运河西路,锡惠路横贯古镇南北陆空港情况东靠京杭大运河,距无锡火车站4km,距离无锡机场25km综合评价本项目地处无锡市区,交通便利,区位良好;其南靠锡惠名胜风景区,东傍京杭大运河,山水环绕,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区域内拥有

2、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场开发主体明确,通过科学规划,能够在充分保护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江南地区的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游客集散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历史沿革惠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地处1995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无锡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占地面积30公顷。据考证,新时器时代晚期锡山、惠山山麓已是无锡原始先民们聚居之地。商末泰伯定居梅里后,惠山脚下出现了血缘世系为主的村落和家族墓地。1500年前,南朝480寺之一的惠山寺建成,寺前开始出现祠堂。至元、明之间,惠山祠堂群业已形成规模。祠堂的发

3、展伴随着各地宗族纷至沓来,惠山街区雏形显现并不断兴旺。明清时期,在惠山山麓、惠山浜两岸上下河塘以及横、直街两侧,形成祠堂建筑相连、居住人口密集、泥坊店铺林立的街区格局,惠山居民生养休憩,耕樵织读,形成了江南特色的街巷村落。明代无锡书画家浦长源“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就是惠山街区繁华鼎盛的最好见证。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七次,乾隆对惠山更是推崇备至,评价江南诸街区“惟惠山幽雅闲静”。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无锡“申遗”的一张王牌惠山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山水名城的缩影,是无锡保存最完整、文化内容最丰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融一体的历史街

4、区,目前无锡惠山祠堂群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待选范畴。在国内,以祠堂文化为核心的文化遗产独特性与唯一性,将会成为未来无锡在传统文化上可以面对世界的一张“王牌”,真正成为一座无锡人引以为傲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①祠堂文化:无锡惠山古代祠堂群以其浓缩的中国祠堂谱牒、堂号文化在国内独树一帜并引起关注。在不足0.3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和分布着118处唐宋至明清的祠堂建筑和祠堂花园,分别有庙祠、宗祠、先贤祠、忠孝祠、专祠等11大类、22种共80多个姓氏的庙祠,为中华祠堂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忠孝节义的儒教文化价值观,对中

5、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内乃至世界独有的文化现象。②园林文化:惠山古街的祠堂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多为休闲之用,并非常住之所;惠山古街的园林巧用天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融洽成景,以真山真水造园,自成一派。街区内寄畅园、惠山园、黄园、留耕草堂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龙光塔借景于祠堂园林内,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尤其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成为中外游客来锡旅游的首选地。祠堂锡惠地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来被人视作风水宝地,也是自古至今的望族世家的墓地,建有墓祠

6、。古镇中的祠堂,许多是江南一带名人达官的宗祠,也有一部分是支祠,如华孝子祠,倪云林祠是宗祠,钱武肃王、范仲淹等名人的后代,在各地选择风水宝地,为祖先设立支祠,以供在当地族人后裔祭祀。无锡这样的支祠数量很多,规模也不小。其中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无锡水陆运输发达,惠山脚下就是古运河。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祠堂是明代和清末民国初建,那个时期恰逢无锡民族工商业大发展,无锡成为华东地区一大商品流通中心,素有“米市”、“布码头”之称,各地人士都要到锡发展,祠堂和会馆和公所一样,成为他们议事、祭祀的一个场所。历史上虽然经过战火和动乱,但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基本得到保全,损

7、毁较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③泉茶文化: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以二泉最负盛名,其生于石骨,源自山中,四季灵浆满池,为历代名家公认。国内自称天下第一泉众多,但唐代茶圣陆羽品宜茗者,评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此而得名。次者,实为国内第一也。李绅也将二泉泉水誉为“人间灵液”。1200年来,二泉使文人雅集、天子折腰,大文学家苏轼多次带好茶来惠山品泉,并留下歌颂二泉的千古名句“独揽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所画《惠山茶会图》,形象地描绘出文人雅士云集惠山集会品茗的

8、情景。清代康熙、乾隆每至惠山,必到二泉品茗,并为二泉吟诗题字。由此可见,惠山天下第二泉,自古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