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ID:16184627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1页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2页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3页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4页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池塘养鱼几种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鱼浮于水面,呈现浮头现象  养殖鱼类浮头要开增氧机械或向鱼池中抛撒氧剂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也可以引起鱼类的浮头。  1、酸性水质引起的浮头:这种现象是鱼从傍晚就开始浮头到黎明,这种情况可向池中泼洒生石灰15~20㎏/亩。  2、鱼病引起的浮头  a、细菌性鱼病引起的浮头:养殖池长期不用消毒药物,导致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及有害细菌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引起鱼的鳃丝呼吸不到水中溶氧而引起的浮头,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b、寄生虫病引起的浮头:如车轮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起浮头,常表现为暴躁不安,在池中狂浮,可通过向水体中泼洒杀虫药进行控制。

2、  3、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成为优势种群引起的浮头:它们本身是鱼苗和鳙鱼的优质生物活饵料,成鱼精养塘由于鳙鱼投放的数量不当,引起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当达到较高密度时,它们会与鱼类争氧,甚至吃光浮游植物,导致水质变清、溶氧下降、引起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此时的办法为:  a、立即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强化增氧;  b、利用黎明时间沿池边杀灭水中浮游动物(注意必须在下风头),重新肥水;  c、适当增加鳙鱼的投放量。  4、池中污染、中毒症状引起的浮头:可向池中加入未受污染的水进行冲水,并抽出一部分池水,但千万不能开动增氧机,否则会加剧鱼的死亡。  5、施肥不当引起的浮头:在夏季向

3、池塘过多施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引起缺氧而浮头,精养鱼塘建议夏季不施有机肥,而施少量的磷肥或生物鱼肥。  二、鱼不吃食或吃食不旺  1、水体缺氧:水中溶氧低于5mg/l,可用增氧方法使溶氧达到8mg/l左右。  2、水体PH值不正常:PH<6.5或PH>9.0(鱼苗,PH>9.0,成鱼PH>9.5),可用调PH的方法,使PH值成到鱼类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3、水中氨氮过高:可用换水的方法进行处理,若换水不方便,可用生物制剂进行处理,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EM菌、光合细菌等。  4、鱼的鳃丝上或体表寄生有大量的寄生虫:可外用杀虫药,杀死寄生虫的方法进行处理。  5、鱼的肠道有寄生虫(如涤虫

4、、孢子虫、球虫等)或有肠道性疾病(如肠炎病、出血病等):可用饲喂药饵料的方法进行处理。  6、水体长期未消毒:鳃丝上粘附大量污物和有害细菌,可用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饲养鱼类体质偏瘦  1、饲料原因: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偏低,造成鱼体偏瘦,一般情况下各饲料厂均能达到标准。  2、投喂量不够:有些养殖户为了“节约”饲料,不按正常的投饵率投喂饲料,长时间让鱼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使养殖鱼类得不到维持正常生长所需的能量,使得养殖鱼类不得不分解自身积累的脂肪和蛋白,从而使鱼偏瘦。  3、投喂的方式不对:尤其是精养草鱼草料结合型的池塘比较普遍,有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先投全价料,再投草,

5、导致全价料在鱼肠道内停留时间太短,鱼还没有来得及吸收利用,就被排出体外,造成浪费,正确方法是先投草再投料。  四、饲料引起鱼类体质偏肥  1、饲料原因:全价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过高,造成能量过剩,以脂肪的形成囤积在鱼的体内,造成鱼体偏肥。  2、投喂量过多:使养殖鱼长期处于过饱状态,使得鱼摄入的能量过剩,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囤积在鱼的体内,造成鱼体偏肥。  五、鱼不耐运输,成活率低  1、运输过程中鱼充血,或拉网后鱼体充血,并且不耐运输,可能投喂饲料中加入喹乙醇等促生长的抗生素物质,或长期投喂腐烂变质的的饲料。  2、池塘长时间没有杀虫消毒,鱼体或鳃上有大量的寄生虫或细菌,建议

6、拉鱼前先杀虫或消毒。(如通过镜检无寄生虫就只需消毒就可以了)。  3、鱼体疏松,鳞片脱落,可能鱼体缺乏维生素,建议饲料中适当提高维生素的含量。  4、鱼体有病,如肠炎病、出血病等,建议先治疗,待鱼体质恢复后再拉网卖鱼。  六、鱼的体色发白变花  1、环境因素  a、溶氧:水中溶氧不足时,鱼体缺氧呈现鳃丝和体色苍白的现象。  b、氨氮:氨氮过高时,鱼体出现鳃丝红色变深,体色苍白的现象。  c、水温:水温出现短暂快速变化时,也会造成鱼体出现色变浅现象,同量水温也会影响色素沉积效率。  d、药物:在使用药物时,浓度过高,对鱼刺激过大,会造成鱼的体色变化,随着药物浓度降低逐渐恢复正常。  e、其

7、它: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水环境产生干扰或破坏的因素,对鱼来说都是一种应激,使鱼出现体色变化。  2、营养因素  七、鱼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因素  1、水的肥度:一般情况下,水中有机质多,水质肥的水体、会使药物的药效降低,但烷基化消毒剂如环氧乙烷、戊二醛及碘制剂,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小。  2、PH值:PH值的大小对多数药物的药效或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a、PH值大:即碱性,使敌百虫、CuSO4等毒性增加,戊二醛、强氯精的杀菌作用强。  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