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

ID:16263784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8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_第1页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_第2页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_第3页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_第4页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综述卓阳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9级针推01班【摘要】不寐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 【关键词】失眠;中医治疗;针灸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目前我国失眠人数已达120万一140万。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因睡眠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和工作效率下降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疗失眠,西药占相当比例,但易产生药物的依赖和滥用。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尤其是针灸治疗效果显

2、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情志不遂,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炽,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煦,心神不安,阴蹻脉、阳蹻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  辨证  主症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兼情志波动,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舌红,脉弦,为肝阳上扰;心悸健忘,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差倦怠,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

3、汗,舌红,脉细数,为心肾不交;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为心胆气虚;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为脾胃不和。2方法与疗效2.1体针①辨证取穴法:侯春英等[2]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以宁心安神,心脾两虚型加内关、心俞补心,脾俞、足三里补脾,用捻转补法;肝火上扰型加合谷、太冲、行间以舒肝降火,用捻转泻法;阴虚火旺型加大陵、太溪、太冲滋肾水清火,大陵、太溪用捻转补法,太冲用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治疗失眠150例,痊愈64例,好转7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00%,以阴虚火旺型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6.7

4、0%。侯率[3]以双侧照海、申脉、神门为主穴,肝郁化火者加太冲、内关、足窍阴,痰热内扰者加中脘、丰隆、内庭,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太冲、少府,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照海、泻申脉,余穴酌情泻或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治疗失眠48例,痊愈3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2%。李军民[4]以神门、三阴交为主穴,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心脾两虚者加足三里、心俞、脾俞,肝气郁结者加风池、阳陵泉,脾胃不和者加丰隆、中脘等,神门行补法,针感向肩臂放射为佳,三阴交平补平泻,针感向足部放射为佳,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每次2分钟,治疗失眠70例,痊愈40例,显效18

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86%。②对证取穴法:张洪等[5]取阴跷脉的照海、交信、睛明,阳跷脉的申脉、仆参、跗阳、风池为主穴,阴阳配对取穴。心悸、心烦加心俞、神堂、内关;胃痛、食少、腹胀加足三里、脾俞、胃俞;头痛加百会、头维、神庭。其中阳跷脉穴位采用呼气泻法进针,深度0.5-1寸;风池穴对刺,要求有酸胀麻等得气感。每日1次,每次30一60分钟。治疗失眠87例,痊愈47例,显效2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20%。李滋平[6]针刺百会神庭为主穴,治疗失眠症110例。治疗组心脾两虚,加足三里、内关,阴虚火旺加太溪、大陵,肝火上扰加行间、太冲。结果治愈67例,显

6、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8l%。⑧特殊取穴:饶忠东等[7]以丝竹空向率谷方向透刺,常规手法针刺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均取得较强针感后留针60分钟。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77.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陈宏伟等[8]根据“上为阳,下为阴”的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采用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38例,印堂、百会、风池、翳风用泻法,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用补法,痊愈率、总有效率(47.14%、97.14%)与对照组(23.13%、83.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l,P<0

7、.05)。王寅[9]。取头皮针胃区(双),沿头皮透刺快速捻转,频率为100—160次/分,得气后两胃区接电针的两极,频率为40Hz;耳神门(双)及迎香垂直刺入,快速捻转;神门、三阴交、太溪(均双侧)常规针刺,平补平泻,结果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90%。2.2灸法温灸穴位可发挥穴位和艾灸的双重效应,调整机体的功能失调,增强机体抵抗力。徐宓宓[10]叫嘱患者每晚临睡前用艾条温和灸百会、涌泉各15min。调整阴阳,交通心肾,开窍醒神,镇静安神结果79例中显效50例,显效26例,无效3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