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

ID:16324676

大小:2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_第1页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_第2页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_第3页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_第4页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省际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对经济[3]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守望先锋代练http://www.owgzs.com/dlong  摘要:本文将劳动力区分为存量和流量两部分,在充分考虑劳动力素质差异的前提下,建立各地区总量DP的剥离框架,研究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形成的影响。结论是:中国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越低的层次上提升,对地区经济增长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就越强。迁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三大地带间的差距就会越大,整体的地区差距也会越大。    基金项目:[F]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省际间迁移人口素质差异对地区差距的影

2、响研究”;0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影响的研究”(01005B)  作者简介:[F]段平忠,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4)        一、文献综述  国内目前对跨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关系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考虑迁移劳动力的素质差异。假定中国的劳动力是同质的[1],此时,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在多大的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形成产生影响?这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人口迁移能够引导经济按照自身的收敛机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最终以东、中、西部经济

3、俱乐部的形式构成地区差距的基本布局,因此更倾向于认为人口迁移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并因此可以促进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缩小[3][4][5](P5)。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迁移规模宏大,一旦不同地区生产率存在差异,由于要素边际收益并不总是递减的,必然吸引劳动力由边际收益较低的地区向较高的地区流动,而各地区之间强烈的“资本追逐劳动”现象[6]也最终将带动更多的资本从边际收益较低的地区向更高的地区流动,这两种要素流动的结果将导致新古典意义上的要素报酬均等化的趋势不复存在[7],从而最终也不会使各地区的经济到达新古典意义上的收敛稳

4、态。这意味着如果经济中没有其他导致收敛的机制,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收敛,反而会加速发散。因此,在不考虑素质差异前提下,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将最终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8],而这与前述结论是矛盾的。  第二个层次是考虑迁移人口中劳动力的素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又是怎样的?现有文献大多数认为具有素质差异性的迁移人口将会扩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差距。李玲认为,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81%是由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知识、技术、信息等相关因素造成的[9](P83)。刘乃全认为,由于异质型劳动力的迁移使落后地

5、区人才更加匮乏,而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尽管外来劳动力对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是这种贡献可能也会因边际产出水平下降而降低,因此中国劳动力的迁移并不会缩小地区差距[10](P96)。沈坤荣也研究了存量劳动力异质性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他认为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东部地区,通过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扩大了地区的发展差距,但是他并没有说明异质性劳动力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也没有指出人力资本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程度。朱国宏测度出了195—1986年中国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约为5%~6%[11](P45),但他主要是基于存量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

6、献研究,而没有涉及流量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段平忠从流量的人口素质差异角度入手,得出的结论更贴近现实:迁移人口的人力资本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消极影响,并因此造成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扩大[1]。  二、数据的处理  本文的样本期间为00—008年,面板数据(PanelData)计算所用的DP总量数据、就业人员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总人口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13](以下简称《60年汇编》),其中,i省份在t年份的实际DP总量可以换算各省份实际的DP增长率,劳

7、动力投入量用各省份从业人员数据代替。资本投入量的计算比较复杂,本文拟用各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代替。[JP]  在《60年汇编》中可以查到各省完整的以上年为100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Ip),但是只能够查到一部分省份以1990年为起始年份的上年为100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价格指数(Id),还有一部分省份的以上年为100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价格指数起始的年份并不是从1990年开始的。本文计算各省份缺失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方法为:按照各自的起始年份在起始年份至008年期间分别拟合方程:Id=α0+α1Ip,然后再结合各省份名义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计算出各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