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

ID:16547625

大小:1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_第1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_第2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_第3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_第4页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屯溪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卷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A.变法最终失败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

2、.变法深入人心3.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A.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5.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和商鞅变法实施的“为田开阡陌封疆”的相同作用在于     

3、                                       A.维护贵族土地所有制B.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土地私有C.保证了平民获取了大量土地D.法律上否认了土地国有制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7.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               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D.方田均税法

4、、保甲法,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9.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   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 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    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10.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5、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5A.①对②错B.①错②对C.①②都对D.①②都错11.下列有关擅渊之盟说法正确的是①宋辽之间进行②辽每年送给宋岁币③在今天的河南濮阳进行 ④这是宋朝“冗兵、冗费”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措施是A.更戍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保马法13.下列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改革,改革是A.安石变法   B.庆历新政 

6、 C.仁宗变革     D.军事改革14.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     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   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    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15.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16.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7、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17.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18.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9.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