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ID:16552763

大小:98.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你刚能坐起,我在院子里为你拍照,假日带你坐在脚踏车前头藤椅上到处眩耀,那种激动喜悦,也还是昨天的事。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______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2)北平

2、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______,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3)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______的汽车。A、干预僻静简单B、干涉清静简单C、干涉僻静简陋D、干预清静简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A.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B.在大溪地的生活,始终觉得大溪地只是沧海一粟,而我是一粟当中的一粟,很卑微,很渺小,大千世界一尘沙。C.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

3、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D.遥想1700多年前曹公踌躇满志、横槊赋诗的慷慨之情,顿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沧桑之感。5.将下列几句话重新排序,使上下文衔接得最顺畅的一项是(3分):()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当他挑着担子赶路和时候,他那尽显旧时遗风的齐颈白发,便在剃得如半个葫芦样的脑袋后面,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②那些皱纹,为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③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10A、①②③ 

4、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6.读下面的句子,从“大山”、“绿树”、“白云”三种景物中选取一种进行仿写。(6分)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望着它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

5、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6、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B.不耻相师耻:以……为耻C.士大夫之族族:家族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吾尝跂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9.下列对选文的

7、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10.翻译

8、(10分)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译:10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译: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