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

ID:16556083

大小:8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_第1页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_第2页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_第3页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_第4页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共40分。41——55题每题2分,共30分。)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2.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A.①②④B.①

2、③④C.①③D.②④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5.《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3、6.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137.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8.秦朝建立起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如右图所示。其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

4、是A.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设立C.少府、治粟内史等九卿的设立D.地方分为郡、县、乡三级9.“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10.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

5、史的必然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史实A.是一次同姓王与异姓王联合进行的大叛乱B.其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C.汉武帝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13D.七国之乱的平定,削弱了削藩政策的成果13.《贾谊•治安策》载: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A.采纳董仲舒建议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行推恩令D.设立刺史官职1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5.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16.为了监察地方

7、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刺史B.通判C.知州D.三司使17.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18.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19.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20.历史学

8、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13A.世袭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22.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②世胄蹑高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