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

ID:16557968

大小:81.5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_第1页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_第2页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_第3页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_第4页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③是错误的;梭伦对雅典民主政治没有绝望。

2、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2.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答案】C【解析】考点: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中把雅典公民按土地等收入多少而不是血缘门第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在新的社会分层的基础上,创立四百人会议,从而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3.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

3、稳定了社会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梭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错误。12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此规定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考点:战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初期,封建小农经济居于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商鞅变法中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措施;从材料中的内容看,商鞅并非禁止经营商业,但关

4、键是要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秦国的富强。5.公元前340年秦国商人李三不可能遇到的经历是A.做生意时买卖公平,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B.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C.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D.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答案】A【解析】考点:商鞅变法。公元前340年尚处于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是当时的重要国策,商人不可能得到政府奖励,故选A。6.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

5、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考点:商鞅变法的影响。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A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项。BD两项内容反映情况都是商鞅变法的表面问题所以排除这两项。故答案选择C项。7.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答案】D12【解析】考点:商鞅变法。ABC说法错误,如商鞅虽

6、然遇害,但是新法已经深入人心,变法的措施仍然贯彻下来,说明变法没有失败,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是说明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发展,新旧势力斗争激烈,因此选D。8.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答案】B【解析】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

7、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因此选B。9.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