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ID:16593651

大小:126.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8-23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_第1页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_第2页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_第3页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_第4页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RCSE申论评分标准研究中心2011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消除“被精神病”的恐惧王松苗《人民日报》(2011年01月07日09版)  只有以自愿为原则,非自愿为例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精神障碍者的权益。  1月4日,疑因举报被送入精神病院14年的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公务员郭元荣被接回家。竹溪有关部门称,起初是“公安机关侦查发现郭精神异常”,遂送郭到医院进行鉴定,并经郭家人同意入院治疗。  从上述解释中,不难发现两点:一是启动精神病鉴定的机构是公安机关,二是这种治疗得到了其家人的同意。至于郭元荣本人的态度,则一

2、字未提。  平心而论,对多数精神病患者的强制治疗都出自善意且具有相当的正当性。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估计,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数量相当大,其中大约1600万是重症患者。而重症患者中,只有20%到医院就医,另外80%流散在社会,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无论从社会利益还是患者自身的利益考虑,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一定的强制治疗都是必要的。但也应该特别注意,这种非自愿住院治疗对精神病患者形成了强制,稍有不慎,极易演化为诱发纠纷的火药桶。  虽然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精神病人,规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

3、和治疗,但这种“治疗”并不必然等于“强制治疗”。按照《立法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予以授权。  要使非自愿住院治疗程序正当合法,切实免除公民“被精神病”的恐惧,应当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强制住院,疾病应严重到什么程度?对非自愿住院治疗,目前各地依据的“精神病人入院收治指征”,只是卫生部2001年11月《关于加强对精神病院管理的通知》中的一个附件。其内容不仅缺乏上位法授权,而且其中一些用语也不乏歧义。比如,在“越不承认有病,越证明有精神病”的习惯性认知背景下,“拒绝接受治

4、疗或门诊治疗困难者”即可强制收治这一条,就有误伤健康人的危险。  第二,强制治疗,该由哪些人说了算?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等个人或机构是否有权对疑似精神病人强制送治?怎样防止家属、单位与当事人发生矛盾而可能造成的迫害性强制?立法应当对监护人资格取得的司法程序、医院的收治程序,以及行政执法部门的阳光操作作出规定,增加收治管理和康复治疗的透明度,特别要加强监督,防止公权力滥用。  第三,住不住院,“精神病人”有无选择权?充分尊重患者本人的意志是所有医疗行为的基础性前提。只有以自愿为原则,非自愿为例外,才能最大限度

5、地保障精神障碍者的权益。  总之,从根本上免除人们对“被精神病”的恐惧,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仅仅是个基础。“无危险,不强治”,应融入立法精神,成为执法理念。我们需要更多的“绿道”(来论)《人民日报》(2011年01月07日09版)  新闻背景:日前,珠三角省立绿道网全线贯通,这条“绿道”总长2372公里、串联起珠三角9市200多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海岸河堤、文化古迹。         当前,一些城市的发展中,牺牲了骑自行车者的利益:新修道路不设自行车道,公交车站、停车位等侵占骑行空间,公共设施周边难找非机动车停放

6、处……这样的“牺牲”,不仅无法缓解拥堵,反而让更多人被迫在车河中“添堵”。有英文歌唱道:“北京有900万辆自行车……”900万辆或许是艺术的夸张,骑车出行的人大为减少则是不争的事实。“自行车王国”清脆的叮当铃声,逐渐被发动机的轰鸣替代。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

7、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RCSE申论评分标准研究中心  当鸟语声声取代了刺耳喇叭,当清新空气舒畅了压抑心情,“绿道”或许才真能如专家所言,深刻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说到底,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是基于利益的考量,而环境、心情,正是让公众选择“绿色出行”最重要的砝码。我们需要更多的“绿道”,不仅在山野,更是在城市;不仅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公安“

8、给力”带给我们什么黄庆畅《人民日报》(2011年01月06日09版)  打击犯罪、服务群众,不可能一劳永逸,公安“给力”还需再发力。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公安机关在人们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烙印——“给力”。1月3日,由人民网评选的“2010公安十大‘给力’行动”结果揭晓,全国打黑除恶、足球打假反赌、扫黄风暴、重大恐怖组织案件告破、“零容忍”整治酒驾等榜上有名。  是什么吸引网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