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

ID:16685601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广告专业 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代码总学时48所占学分数2.5适用范围广告学本科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考核形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中文执笔人杨继昭职称教授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系、部审核意见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系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意见系部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签名:年月日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

2、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时数:48学分:2.5适合范围:广告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什么是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类型、构成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精神对外传播等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提高对民族文化性格的认知能力,从而引发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关心和思考。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

3、文化与中国文化概述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文化概念的不同界说、文化的内涵、文化结构与分类;理解文化概念多种界说的区别和内核、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特质和历史流变。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构成;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种要素的核心内容;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功能。3.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精神意象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了解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内涵;理解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

4、人文象征,掌握代表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精神意象。4.中华美德与中国精神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历史发展;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深刻内涵、广泛影响和历史局限性;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掌握中华民族精神。5.中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张,汉字的形体演变等内容;理解中国语言文字在不同领域文化的体现;掌握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文价值。6.中国古代艺术文化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我国古代各门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精华所在,从文化角度理解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达到熟悉并热爱古典艺术之目的。loc

5、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37.中国人文艺术成就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教育的机构设置、制度体系、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6、作用、发展和流变;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所表现出的思维特质、精神境界、心理情感和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传播的内在成因;中国传统哲学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深刻内涵;掌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培植中华民族心理、凝聚民族精神的巨大影响和历史作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8.中国传统行为文化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构成要素、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理解中国传统行为文化的民族特征、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形成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行为文化表现出的鲜明的导向功能、巨大的整合功能和神奇的向心功能。9

7、.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作用与贡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吸纳的机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吸纳过程中的优势与局限。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式序号课程内容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课时小计备注学时教学方式课时数教学方式实验性质1文化与中国文化概述6课堂教学6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4课堂教学43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精神意象6课堂教学64中华美德与中国精神6课堂教学65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