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

ID:16690460

大小: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4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_第1页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_第2页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_第3页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_第4页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  ——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03)03-0023-06四卢卡奇着眼于为艺术或审美寻求一个本体论位置,为此,他着重讨论了艺术作为一种对象化活动、一种反映方式与劳动的同一性与非同一性;艺术与日常生活,包括语言、巫术、宗教以及科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艺术在人与社会的再生产中的作用;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及其在异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应该肯定,卢卡奇的大部分思想是合理的、深刻的。卢卡奇指出,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劳动与

2、其它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包括艺术,既有同一性,又有非同一性。前者在于目的论设定与因果性的共存性,后者在于“劳动本身以物质的形式实现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全新关系,而绝大多数其它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实践形式则不同,已经以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物质交换,即人在社会中的再生产的基础,作为自己的无法扬弃的前提了”[1](P63)。这就是说,艺术和其它社会实践已经不再以“改造自然”为目的,而是以“改变他人的意识,改变他人的目的论设定”为目的了[1](P286)。而这样,在艺术及其它社会实践中,作为设定者的主体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3、,并且这种变化了的主体也成了目的论设定的对象[1](P77)。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从认识论到本体论的跨越(下)  ——卢卡奇与李泽厚美学比较中图分

4、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074(2003)03-0023-06四卢卡奇着眼于为艺术或审美寻求一个本体论位置,为此,他着重讨论了艺术作为一种对象化活动、一种反映方式与劳动的同一性与非同一性;艺术与日常生活,包括语言、巫术、宗教以及科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艺术在人与社会的再生产中的作用;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及其在异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应该肯定,卢卡奇的大部分思想是合理的、深刻的。卢卡奇指出,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劳动与其它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包括艺术,既有同一性,又有非同一性。前者

5、在于目的论设定与因果性的共存性,后者在于“劳动本身以物质的形式实现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全新关系,而绝大多数其它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实践形式则不同,已经以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物质交换,即人在社会中的再生产的基础,作为自己的无法扬弃的前提了”[1](P63)。这就是说,艺术和其它社会实践已经不再以“改造自然”为目的,而是以“改变他人的意识,改变他人的目的论设定”为目的了[1](P286)。而这样,在艺术及其它社会实践中,作为设定者的主体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了的主体也成了目的论设定的对象[1](P77)。l

6、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卢卡奇指出,社会存在于再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意义的再生产,一是社会自身的再生产,一是作为它的基础的个人的再生产。在他看来,“社会存在

7、是由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可抉择的链条构成的,同样,单个人的生活也是由这些相互连续和相互依存的可选抉择构成的”。所谓个性,“无非就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一定可选抉择”,或者说是“他的诸多可选抉择所具有的这样一种此时此地的定在”[1](P282-283)。从第一次劳动直到内心精神世界的最微妙的决定,人总是在以自己的行为塑造和扩展着自己的周围世界,同时,也在把自己从一种纯自然的个别性塑造成某一社会内的某一个性。但是,无论如何,可选抉择总是由一定社会(阶级、阶层、家庭等)向人们提出的,所以,个性与合类性总有一种内在的趋同性。卢卡奇指

8、出:“人是对周围世界作出回答的存在物”[1](P508)。无论人的自我意识还是社会意识都是在一种对象化和外化的作用下产生的。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节各种目的论设定中的利益冲突的手段,是人借以实现个性与合类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艺术是“意识形态指路牌”。如果说哲学的核心对象是人类,那么艺术的核心对象就是人,是“在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