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

ID:1685667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_第1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_第2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_第3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_第4页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论文题目: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简评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对于中国自1994年始连续13年的贸易顺差,高收入国家颇感矛盾,一方面通过与中国贸易往来享受到了大量廉价商品,另一方面本国的非熟练劳动力岗位受到部分冲击。但出于种种原因,高收入国家更多地在突出后者。本文认为,如果中国目前的贸易和创新机制不发生重大调整,即使人民币小幅升值,贸易顺差的格局将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将会持续。同时,中国的金融风险会

2、增加,经济泡沫会被进一步放大。  [关键词]贸易顺差就业汇率经济泡沫    一、引言  1978至2007年的30年来,中国外贸顺差按震荡幅度特征可划分成三个阶段,分界点大致是在1994和2004年。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资料  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的16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有顺差也有逆差,贸易额和波动幅度都小。第二阶段(1994年~2003年)的10年间,中国实现了持续顺差,波动幅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进入第三阶段(2004至今)后,贸易顺差显著增高,增幅又高于第二阶段。贸易顺差逐年

3、增长额如图2所示。  数据来源同上  对于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与地区结构,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逆差会日益扩大,而与欧美的贸易顺差会增大,并将在2010年成为最大出口国。  对此,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要持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冲击了发达国家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而这些国家的部分议员,为争取这部分群体的选票,不断向本国政府施压,包括要求中国政府调整人民币汇率。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产品出口受到部分影响。这些国家采取的其他抑制中国出口的手段包括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

4、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自1996年到2004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如从2001年11月到2004年11月,国外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37起,涉案金额约35亿美元。日本认为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的弱势地位增强出口能力,使日本经济受损,也增加了美国经营项目的逆差。并在2003年要求“八国集团”向中国施压,仿效20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汇率手段抑制中国的贸易顺差。  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出口品实际上为高收入国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维持了这些国家的实际收入水平。中国国内的

5、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的贸易对于国际市场是一种“双赢”,出现这种贸易摩擦并不意外,是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必需品和刺激物。  综上,可把上述争论归纳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成因何在;二是贸易顺差对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主要有哪些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回答,并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性问题。  二、形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第一,高收入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尤其是在高科技技术及相关产业领域。其真正动因是试图遏制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实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对中国在生命科学、信息与通讯及高新材料等领域实行了严格的出口

6、限制,配套措施是从中国大量进口战略资源。例如日本,不但从我国大量进口战略资源以供未来之需,近期还计划将铂、铟以及稀土等也列为必备的战略物资,以防“因中国需求增加造成稀有金属的短缺”。  西方一些学者进一步认为,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将造成世界资源的紧张。于是,抑制向中国出口战略资源成为一个战略选择。  第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廉价出口品有长期、大量需求。比如,自1994年之后,美国的贸易逆差,从10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6000多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从1000多亿美元上升到近6000亿美元。中国输

7、出了相当于1995年一年的GDP,即以4万多亿元实物,换回了5000亿美元的外汇纸币财富。而且,这些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易情况也与此类似。  第三,中国国内的就业需要。进入21世纪后,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比如2005年,劳动力资源比上年增加1600万人。2006年,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1700多万人。但由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增幅远不及供给增长。进入2007年后,新增劳动供给将达2400万人。就业问题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深远影响。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8、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问题尤显突出。所以,在当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制定有利于吸纳新增劳动力的出口导向政策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三、贸易顺差的主要影响后果  首先,从国际角度看,中国主要的贸易顺差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有少数学者提出,与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易靠贸易保护来解决,相反高收入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本国的劳动力素质来缓解贸易逆差。总体来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