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

ID:16987429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6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_第1页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_第2页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_第3页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_第4页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法评论》格式(论文样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政府时期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发展论(1812-1927)——以政府主导下的制度生成过程为视角李永伟*李永伟:武汉科技大学法律系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内容提要:近代中国1905年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与1908年交通银行的出现,以及零星金融法规的颁行,从形式意义上标志着我国近代意义的新式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在政府被动的主导下开始起步。辛亥革命后,由大清银行演变而来的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在该时期仍然是国家银行群的中坚,但在北京政府因为困窘的财政状况而对国家银行只图利用却不加维护的环境中,二者已开始出现了市场化、商业化的转变,并逐渐拥有了可以号令全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2、行业内的自治局面成为了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而弱势的中央政府在制度生成过程中却表现的力不从心。关键词:北京政府中央银行政府主导制度生成近代中国由官方设立或控制的管理金融市场、经理国库且控制货币发行的国家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为数极少,1905年户部设立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1908年邮传部设立的交通银行的出现,以及零星金融法规的颁行,从形式意义上标志着我国近代意义的新式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在政府被动的主导下开始起步,而缺失了内生动力的这一制度生成过程也就必然会显得有些生硬乃至最终变形。辛亥革命后,名为统一的北京政府实难以有效控制已陷入分裂的政治格局。清末新旧

3、式银行并存并互相借力的发展局面,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由大清银行演变而来的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在该时期仍然是国家银行群的中坚,但在北京政府因为困窘的财政状况而对国家银行只图利用却不加维护的环境中,二者已开始出现了市场化、商业化的转变,并逐渐拥有了可以号令全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行业内的自治生存和并无太大作用的政府成就了这一时期金融格局的两极拉伸局面。一、北京政府时期的财政金融现实与国家银行的持续发展消解了一个末世王朝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安定的政治环境,但清末以来形成的金融格局却被持续动荡的社会打破。除外国银行势力随着时间与各国在华政治力量的起伏有所消长之外,国

4、内三大金融势力(票号、钱庄、新式银行)的市场比例与影响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YibinCityCitytracktrafficplanningisYibincityregionalrangewithintracktrafficsystemofonceintegration,andcitytracktrafficalsoisYibinCityCityintegratedtracktrafficsystemintheofpart,foraccurategraspcitytracktrafficresearchofobject辛亥革命后,伴随着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的形成,受政治影

5、响极大的外国银行也开始了经济控制范围的争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26年底,共有50余家外国银行在华活动,其中英国4家,美国5家,法国3家,日本30多家及其他各国7家等中国近代金融史编写组:《中国近代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而曾经引领中国金融时尚的山西票号在遭遇战争破坏、经营组织与经营理念落后等原因的影响下,由1911年的26家减至1921年的4家黄鉴辉:《山西票号史》(修订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500页。,已开始从近代中国的金融舞台上退场。而钱庄业(特别是上海一带)由于新业务的拓展及所处地理优势,在经过了战时短暂的停顿之后开始取

6、代票号进入自己的“黄金时期”,占据了国内金融机构业务的最大份额,并握有票据交换与清算的主动权。1912年到1926年,以上海南北市共计,新设钱庄105家,资本总额由106万余两增至1341万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88-191页。。而新式银行在多种因素催生下出现了不正常的快速发展现象,1912年到1927年间新出现了186家《全国银行年鉴》A7-A8页,转引自张郁兰:《中国银行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1页;而另有统计数据为313家,见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附表,第5

7、03-522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前后差距甚大。。中国银行(前大清银行)、交通银行在这一阶段仍然是中央银行制度的主体和政府财政的支柱。仅以数量而言,北京政府时期全国金融市场得到了极大的膨胀,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再加上同期值得一提的国币改革,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银行制度尽管问题尚多却在不断进步。其主要原因除了近代社会在不断的变革中逐渐觉醒,观念渐开之外,实业的发展与财政背景成为了两大刺激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近代实业的影响在国内尚有争论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