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案件举报制度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

ID:17004630

大小:28.5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26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_第1页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_第2页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_第3页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_第4页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行案件举报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银行案件举报制度  篇一: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爆发了一些比较大的案件,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险大都集中在操作环节也就是基层网点上。案件的曝光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尤其对基层网点的控制还比较薄弱。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是银行值得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本人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生案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治理路径作一粗浅探讨。  一、银行案件产生的原因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善与恶”是相对的,在正常情况下,道德、法律、理智等多种因素,约束着私欲的膨胀,人心向善,人们就会遵循着正常的轨道按规定行事。但随着条件的变化,环

2、境的差异,思想的波动,一旦约束变得松驰,善与恶的力量此消彼长,人们“恶”的劣根性就会显露。分析近几年银行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思想教育放松,“享乐主义”抬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体制在转轨,市场经济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心理上的天平在逐渐地被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得失去重心,“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在具体工作中,抓效益的多了,抓思想的少了,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口头,流于形式,跟不上时代脉搏,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干部职工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少了,盯住效益

3、和年终分红的多了,受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干部职工见面谈论的话题多数是问收入,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淡化了政治观念和法制观念,滋生了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了,追求“大款”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利益驱动代替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任何追求都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超过现实这个基础,那么你的追求不是落空,就是会引发出脱离现实、违背法纪法规的行为,直至发生经济案件。  2.制度观念淡薄,禁不住糖衣炮弹“利诱”。从外部环境来讲,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重要,愈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而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攻击对象和拉拢腐蚀对象,纵观近几年全国查处的几起案件

4、,所涉及的作案人员大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或信贷、会计、出纳、联行等重要岗位的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有部分权力,才被不法分子盯住。如果这时我们的干部职工能坚持原则,顶住干预和拉拢,站稳立场,就不会引发违纪违规的事件。相反,如果我们禁不住某些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放弃和丧失原则,变成金钱和利益的俘虏。  3.内部管理失控,对员工关心不够。从内部环境来讲,金融系统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有的单位领导对案件防范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管理,忽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越权行事现象时有发生,给案件防范工

5、作留下了隐患。三是各岗位人员之间碍于情面,使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二、防范案件发生的对策  (一)银行案件防范的核心问题是:关键岗位用好人  国有银行改革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发展,核心问题在于人力资源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就是要用好人、管好人,人的问题是银行案件高发的重要原  因之一,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国有银行股改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商业银行惯有的操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国有银行内部原有的“人情机制”至今依然没有被打破,不仅如此,“人情机制”甚至成为银行实现改革目标、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障碍。  用“苹果效应”来比喻国有银行的人际关系问题很贴切。当一箱苹果中有了

6、一个坏苹果时,若不把它找出来扔掉,最后整箱苹果都会坏掉。银行的用人问题也是如此,个人的态度往往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团队,如果不能用强正向选择机制确保效率和结果的一致,即扔掉坏苹果,这家机构就不可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人的问题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更难以引入淘汰机制。即使发现了某个人有问题,碍于某种原因、关系、情面,也很难及时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有问题的人甚至有时还能得到提拔任用。只要不出现大的、恶性案件,人的问题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问题的责任人就得不到处罚,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

7、们反思。“坏苹果”的效应在于,不扔掉它,“好苹果”也会以“坏苹果”为榜样,最后变为“坏苹果”,反映到银行的现实是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突出、银行案件频发。  这几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管理层的业绩要求多了,但对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合规经营的要求少了。有的银行甚至鼓励基层从业人员用违规的手段办理业务,宣扬不管“白猫黑猫”有业绩就是好描,结果如何呢?有的“猫”不仅不抓“老鼠”,还和“老鼠”勾结在一起“卖粮食”。面对国有银行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压力,从国情文化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