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

ID:17445645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31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社会科学论文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田天1熊欣刘福军*?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在回顾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源头——马克思恩格斯的极具预见性与科学性的城乡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从而有效地指导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并为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一体化等问题提供解决路径。[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践一、马克思恩格斯统筹城乡发展思想1.深刻论证了城乡分离的历史必然性。城市的出现、城乡关系的分离

2、,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产业革命使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厂的大量出现与集中,使城市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资本主义比以往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在社会层面上看,城乡分离还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都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客观事实。2.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关系的状况及性质马克思描述了城乡之间对立的表现。首先是城乡差别和城市病态。其次是个人劳动方式的对立。城乡之间这种对立鲜明地反映出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这种屈从现象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不

3、断地产生他们利益之间的对立。最后,是劳动方式的对立和劳动活动的畸形发展,农业持续发展遭受到损害。3.科学预测、分析城乡融合的趋势。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如当初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样,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大规模的资本和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这些生产力的手段,此时,社会将生产出足够的产品,可以组织分配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因此,社会划分为各个互相敌对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融合将随之产生。二、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必要性1.农村基础设

4、施薄弱。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高潮,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陷入停滞状态。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品供给短缺,导致农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收益率严重偏低,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这无疑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这个木桶当中的短板,影响和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2.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悬殊。当前的户籍制度还限制农民自由迁徙,使农民不能自由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我国,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居民身份

5、差异造成的农民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农民几乎处于被排斥的境地。机会不平等限制了农民获取和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的能力,造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或者因为受歧视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收入一直处在低水平状态,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农村依然落后。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较快,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是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7:1,2007年达到3.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过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严

6、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现象。(二)马克思主义统筹城乡发展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毛泽东时期毛泽东的统筹城乡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极重大的地位,忽视农业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是完全错误的。1962年9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明确做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普遍规律的论断。第二,强调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是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

7、经验,按“重轻农”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56年,毛泽东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出要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其实就是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首先要把农业搞好。第三、城市要支援农村,工业要支援农业。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体现了毛泽东统筹城乡重要思想。纲要就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问题,提出了十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毛泽东认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和工农相互支援是农民解放的保证。2.第二阶段:邓小平时期邓小平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的思想,为我国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

8、展道路。他的统筹城乡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支援农业是工业的重大任务。1975年,邓小平提出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关于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