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

ID:17565369

大小:6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3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_第1页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_第2页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_第3页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_第4页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弘扬花鼓艺术,振兴花鼓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奇葩——汨罗花鼓戏的调查研究湖南省汨罗市二中249班第七研究小组指导老师曾尚文吴景雄关键词汨罗;花鼓文化;传统文化。一研究目的及意义花鼓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曾经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活动不断丰富,花鼓戏观众大量流失,欣赏群体出现断层,演出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汨罗花鼓,促进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打造汨罗城市文化品牌,推动汨罗文化事业繁荣有很大的必要。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针对的研究调查。二分工甘宇:收集并整理资料,建立较为

2、完善的资料体系。陈雄峰:设计实地调查,将调查报告输入电脑。周昶、仇丹:进行走访与实地调查,调查后总结资料并撰写报告与心得体会。李杰:协助其他组员保障后勤工作。周蓝田:学习领会花鼓戏的内涵,将成果展示出来。三研究过程(1)在学校针对高一至高三青年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其对花鼓戏的认识以及传承花鼓戏的看法。(2)到花鼓戏剧团去实地调查访问,并亲自上阵体验。(3)就调查结果访问花鼓戏的“元老”、老师,寻找青年正确认识花鼓戏的观点。(4)查阅资料、整理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成报告。寻求青年正确认识、传承花鼓戏

3、的有效途径四研究内容1.汨罗二中学生对花鼓戏的看法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对花鼓写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年纪大的青年由于知识和经历比较丰富,对花鼓戏的了解程度比较深:年纪的的青年由于生活环境较好、经历较少而了解程度差,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同时,从调查中发现,花鼓戏的唱腔、名伶第9页共9页弘扬花鼓艺术,振兴花鼓文化等鲜为人知,不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遗忘,这反映出传承花鼓戏的迫切性。2.青年了解花鼓戏的途径同学们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不多,大多孩子从听亲戚朋友唱、从学校教育和书本获得。大多数青年不喜欢这些途

4、径,导致对花鼓戏的了解并不多。3.青年对本次“花鼓戏调查研究的看法”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青年对本次“花鼓戏调查研究”的看法进行了调查,如下表所示。激励青年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占24%117人激励青年传承传统文化占19%93人激励青年热爱本土特色文化占40%196人激励青年为建设和谐汨罗、文化城市出一份力占17%83人4.青年对传承花鼓戏的看法从问卷中了解到,有11%的同学认为花鼓戏是传统的东西,现在时代进步了,应该淘汰了,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23%的同学认为花鼓戏确实是有精华的一面,但不符合大众口味,

5、应该被大众文化所取代。66%的同学认为花鼓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极具地方特色,花鼓戏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可喜的是,98%的同学对学校组织艺术节、参加花鼓戏的调查活动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五分析 经过调查,大家一致认为,汨罗市花鼓戏艺术为振兴汨罗精神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找到了一条展示文化成果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个基层群众汲取精神食粮的良好载体。经讨论,我们认为,虽然目前花鼓戏欣赏群体出现断层,但是汨罗花鼓这种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且汨罗花鼓戏是湖湘地方文化的形象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6、和广泛影响,汨罗市花鼓戏市场广阔、前景光明,汨罗市花鼓剧团要打造一批明星演员,打造一批精品剧目,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花鼓戏的吸引力。第9页共9页弘扬花鼓艺术,振兴花鼓文化六建议1.重视开发本土资源,拓宽学校教育的途径(1)改革充实当今的政治、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政治、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去体会与感受,可以试用活动代替传授。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有学生参与设计活动过程,亲身收集资料,感悟民间传统艺术。(2)学校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学校可以针对本

7、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师生共同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符合青年学生口味的花鼓戏资源,开展以探究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化活动。2.政府重视,加大社会教育力度(1)加强花鼓戏为主体的教育基地的建设。(2)优化花鼓剧团、农村的艺术资源。(3)将已有的花鼓戏艺术节发展成底蕴浓厚的盛大节日(4)支持民间花鼓戏的发展3.针对青年心理,创设新型途径(1)建立以青少年学习传统农具文化的教育性网站(2)提倡设计相关的网络游戏或网络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汨罗的花鼓戏。(3)出版有关花鼓戏的刊物相关资料一文献资料(1)花鼓戏的历程

8、经分析、走访与查阅资料,我们总结出了花鼓戏的发展历程,便于我们了解花鼓戏的内涵,更具体地探讨花鼓戏的繁荣。其内容如下:①源头 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