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doc

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doc

ID:17639994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4

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腕手矫形器提高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疗效观察作者:吕智海,李晓捷,王立苹,时人杰,张士岭【摘要】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精细运动商(FM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Q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PROM和FMQ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外展活动

2、度,能提高精细运动能力。【关键词】脑性瘫痪;矫形外科器材/治疗应用;拇指内收;外治法;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1~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2]。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此型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出现肌肉痉挛,长期肌肉痉挛可导致关节畸形、挛缩,常出现前臂旋前、手握拳、拇指内收等异常姿势和畸形,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目前国内尚未见到采用腕手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报道[3],本文旨在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脑瘫患儿的效果。  1资

3、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05/10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住院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1~37个月,平均(35.1±5.7)个月;左侧偏瘫4例,右侧10例;对照组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34~41个月,平均(38.9±6.8)个月;左侧偏瘫7例,右侧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左右侧偏瘫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脑瘫诊断和分型符合2006年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小儿脑瘫定义、诊断条件

4、及分型[1]。  1.3纳入标准患侧拇指内收异常姿势,不能完成主动抓握和对掌运动。  1.4排除标准(1)拇内收肌群挛缩畸形;(2)关节发育不良及骨折等骨科疾患;(3)不能坚持治疗或疗程内连续休息15d以上。  1.5治疗方法3两组均选用常规康复训练,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为主[4]。两组连续治疗1个疗程(3个月)。观察组另同时采用由低温热塑板材制作的腕手矫形器(由本院矫形器制作部提供)[5],治疗痉挛型脑瘫拇指内收异常姿势,将第一掌骨控制在外展功能位,使腕关节始终处于功能位,并使第一掌骨、拇指处于充分外展位。每天佩带腕手矫形器4~8

5、h。  1.6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被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rangeofmotion,PROM)检查中拇指腕掌外展活动度[6]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7]。  1.6.1拇指腕掌关节的外展角体位:坐位,前臂和手放在桌子上,前臂、腕关节均呈中立位,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均呈解剖0°位。固定臂:第二掌骨的桡侧中线。移动臂:第一掌骨的桡侧中线。正常值:0°~70°。  1.6.2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抓握26项,视觉运动整合72项,评分0,1,2分。由原始分查附表得出标准分,再得出精细运动商(finemot

6、orquotients,FMQ)。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PROM、FMQ实验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  2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患儿拇指外展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FM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PROM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Q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效果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at=4.8247,2.5324,P<0.05。  3讨论  本研

7、究采用腕手矫形器治疗痉挛型偏瘫拇指内收异常姿势,腕手矫形器能将第一掌骨控制在外展功能位上,并使第一掌骨、拇指处于外展位上,使腕关节始终处于功能位上,可以持续有效的牵拉拇内收肌群。同时采用佩带较长时间(每天4~8h)的治疗策略,PROM和FMQ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脑损伤发生后,患儿由于上肢功能恢复时间和水平低于下肢,往往不重视上肢功能的早期康复。在功能训练之外,迫切需要在预防挛缩和畸形,提高上肢方面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腕手矫形器对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预防远期挛缩变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8、  梁松等[8]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拇对掌肌、拇内收肌,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发现痉挛肌肉张力明显降低,拇指外展角度扩大,但治疗效果仅能维持在9个月左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