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

ID:17652660

大小:18.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4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_第1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_第2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_第3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_第4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作者:王选俊,范江涛,赵维佳【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继发感染模式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感染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病例,使用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对照组病例,未采取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在有感染征象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其余治疗方法基本相同。结果: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发生率为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肠道感染%、败血症%、真菌感染%,病死率分

2、别为%、%、0、0、0、100%、100%,两组继发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败血症、真菌感染对照组分别为%、%、%、%,观察组分别为%、%、%、0,差异有显著性;感染控制失败率对照组分别为%、%、100%、100%,观察组分别为%、%、100%,有差异,但无显著性。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以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最高,预后差,继发败血症、真菌感染预后极差,病死率最高。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败血症、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即使发生,亦有助于感染控制。【关键词】继发感染

3、;重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治疗;预后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采取抗感染干预措施对继发感染有积极作用,对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作用,我们XX年至XX年临床观察108例,设对照组63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XX年至XX年住院患者,诊断符合XX年西安会议修订方案标准,年龄21岁~53岁,平均年龄34岁,男91例,女17例,急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型肝炎93例,并按病情分早、中、晚期,均无糖尿病、严重心血管病史,排除入院4h内发生

4、感染的病例。对照组63例,早期不采取抗感染干预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有感染征象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观察组45例采取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其余治疗基本相同。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情上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抗感染干预措施一般措施单人病房,谢绝探视,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消毒2次/d,地面消毒2次/d,被褥床单定期更换,患者经常翻身预防褥疮,调节室温以患者舒适为度,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应严格洗手、戴口罩,对医疗物品或用物定期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口腔护理%碳酸氢钠液含漱,4次/d,不使用牙刷,及时处理

5、口腔溃疡等疾病。补充足够热量000kcal/d左右,酌情输白蛋白、新鲜血浆。口服乳果糖以2次/d~3次/d软便为宜,不能耐受者口服双岐杆菌或乳酸杆菌,对低蛋白性腹水者口服诺氟沙星,3次/d。合理应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100mg~160mg静脉点滴,每日或隔日1次,或胸腺素皮下注射,1次/周~2次/周,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观察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做血、尿、粪、痰和胸腹腔积液等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配以胸片检查,综合判断感染。临床转归判断标准治愈:感染完全控制;好转:感染的临床症状

6、、体征、化验、胸片等指标改善;死亡:以感染恶化直接导致死亡。  2结果.1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与临床转归见表1。表1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模式与临床转归.2两组继发感染模式构成与感染控制情况见表2。表2两组继发感染模式构成与感染控制情况例(略)注:两组比较,★P对照组有21例先后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继发感染模式,观察组仅3例发生两种及两种以上继发感染模式,差异有显著性。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最高,预后差,败血症、真菌感染病死率最高,肺部感染以肺炎最常见。早期抗感染干预措施可明显降

7、低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败血症、真菌感染等严重感染发生率,即使发生,亦有助于提高感染控制成功率,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胆道感染发生率有一定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严重感染发生率下降,造成统计学上差异及对照组严重感染发生率高,掩盖了临床症状,造成漏诊有关。  3讨论重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主要与患者本身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和某些医源性因素有关[1,2]。由于中性粒细胞和库普氏细胞的吞噬功能受损,肝脏补体的产量下降以及侵入性的操作等因素,肝衰竭易于发生感染[3]。肠道菌群移位的增

8、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4]。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是由于重型肝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减弱,肠内细菌移位及通过血液感染、淋巴感染以及腹腔穿刺消毒不严等引起。另外腹水的存在为腹腔感染创造了条件。但原无腹水的重型肝炎合并SBP,据报道占%[5]。SBP在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最高,可引起内毒素血症,直接或间接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肝损害,并促发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6],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影响较大。提示针对SBP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败血症是最严重的继发感染,预后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