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

ID:17657710

大小:508.00 K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09-04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_第1页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_第2页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_第3页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_第4页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下载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总37课时)        绪 论(1课时) 第一节 唐文学繁荣的条件 一、国家统一和开放的文化环境     二、盛世造就士人的进取精神三、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四、唐代士人多样多彩的生活,     五、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六、文学发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     四、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     五、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长河,流经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流到唐代时,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唐代诗歌数量巨

2、大,名篇层出;作家众多,大家林立;诗体大备,流派多样;题材开阔,流传广泛,是中国诗歌灿烂繁荣、百花齐放、登峰造极的境界。但是唐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人们的艺术追求不同,在不同的时期确有不同的特色风貌,形成不同的自然段落,于是文学史界的多数人认为唐诗可分为4个阶段:唐帝国建立到玄宗以前近百年称为初唐;玄宗到肃宗五十年称为盛唐;代宗到穆宗六十年称为中唐;敬宗、文宗到唐末八十余年称为晚唐。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截然分开的时间断限,其间的交错、衔接、渐变、突变是比较复杂的。在初唐上百年的诗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诗人,唐太宗和他的重臣们、上官仪、王绩、“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沈宋”、

3、陈子昂、张若虚……如初升的星星,闪耀着光芒。初唐诗坛还是唐诗的准备阶段。在它以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前代诗人在体裁、题材、风格、语言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绩,提供了大量的艺术经验,特别是魏晋南北朝留下来的诸如诗歌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诗歌的辞采声律之美、诗歌的表现手段等丰富的成果以及南朝齐梁以来诗歌内容的单薄、感情的纤弱、诗风的绮靡等弱点,同时影响着初唐诗坛。当时的文人们对南北朝文学的艺术特质,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如何用南朝优美的声律辞藻、北朝刚健

4、的情感气质,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气象,来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清除绮靡纤弱诗风的影响,初唐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寻找一条新的道路。这一发展过程是缓慢的。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领域的扩大;二是律诗的定型;三是一种昂扬壮大、情思浓烈的风貌和兴象玲珑的诗歌意境的出现。初唐诗人们为唐诗繁荣鼎盛局面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3课时)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统一国家的建立、南北文学的合流二、隋代诗人 紧承南北朝的是年仅三十九年的隋代诗坛。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南北诗歌的风气相互影响,有了合流的趋势。隋代诗歌的作者,基本上是两部分人群。一如卢思道、杨素

5、、薛道衡这些北朝旧臣,他们的一些反映边塞风云、南北征战的作品,仍然是北朝气概;一如江总、虞世基这些南朝文人,他们给隋代带来南朝诗风。隋炀帝即位以后,隋诗明显地向南朝诗风发展了。所以说终隋一朝,南北诗风合流的趋势只是一种合而不同的状态。隋代诗坛就是以这种趋势,迎接了唐诗的到来。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王绩主掌唐初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和他的重臣们。唐太宗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于马上打天下,在一些述怀言志的诗中,常有着壮大的怀抱。《经破薛举战地》诗写道:“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如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

6、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把当年战争写得壮怀激烈,气概刚健豪迈。他在贞观十九年出兵高丽的诗《辽东山夜临秋》: 烟生遥岸隐, 夜雾生起远处的河岸渐渐隐没,月落半崖阴。 夜月初落山崖的大部融入一片浓阴。连山惊鸟乱, 连山喧闹的军营使栖鸟受惊乱飞,隔岫断猿吟。 连绵的部队让隔山的猿猴不再哀吟。 夜雾升腾,明月初落,只留下山顶在天幕中的剪影,大山远水浑融一片。再抓住山鸟惊飞,猿声断绝,写出了军旅秋山夜宿的壮伟气象,非亲临征战者不能言说。李世民的一些大臣们在表现这种征战生活时,也有一些刚健清新雄浑质朴的诗作。如魏征的《述怀》有“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

7、军》写“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灞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但李世民本人对六朝文风的爱好,也写一些绮靡的宫体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的臣子们群起响应,遂成风气。写起诗来都是一些奉和、应制之作。这样的诗,颂美附和,吟咏风月,玩弄文辞,没有什么内容,也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新唐书》就说他们“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在这种背景下,最有影响的代表是宫廷诗人上官仪。上官仪(608~644),字游韶,今河南陕县人。贞观进士,高宗朝官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