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

ID:17798457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_第1页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_第2页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_第3页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_第4页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无校籍”管理的实践探索【改革背景】我省于2012年正式推出基础教育三项改革,三项改革中,其《安徽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是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深层矛盾,盘活教育人力资源,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头戏。大观区从“建立现代中小学、幼儿园现代人事管理制度试点改革”予以实践探索。从学校层面看,这一试点改革不仅是有县域教育顶层设计、全局架构的考虑,更有其基层学校师资配置、人事制度问题累积的倒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教师由“学

2、校人”到“系统人”有其现实的需求:皖河中心学校原隶属于安庆市皖河农场,其性质为企业办学,于2007年划入大观区教育系统。07年全场各小学基础校舍均为80年代初的砖瓦房,当时教学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模式,仅就此硬件资源一块,即可看到当时企业办学的历史欠账。而其中最大的发展改革掣肘还是师资——“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教师严重老龄化。07年全场教师平均年龄为岁,50周岁以上占全场教师数的%。2、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其年龄分布为50—60段人;40—49段人;30—39段人;20—29段人。3、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其中中师(中专)及

3、以上的仅占教师总数的%。4、教师结构性缺编。07年全场教师数为人,按当时生师比计算教师超编,但除语文、数学学科有专任教师外,其他英语、艺体常识学科均无专任教师。而从现有语数专任教师年龄、学历现状,基本无转岗可能。5、教师专业能力滞后。07年前,由于农场地处边远,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老龄化,这些客观原因存在导致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水平不高,教师专业视野狭窄,教学教研能力滞后。6、教师队伍不稳定。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

4、(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过去的企业办学,学校教师工资受企业效益影响,工资水平低且得不到保障。07年

5、皖河农场教师的平均工资不足千元,出现了一些年轻教师转行离岗潮,教师队伍不稳定。皖河中心学校只是大观区农村学校的一个点,以上发展掣肘,学校瓶颈,同样表现在大观区其它农村学校,唯一不同的是困难程度不一样,焦点矛盾不一样。破解皖河中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难题,迫切需要教师补充,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结构优化。而补充教师主要途径一是招考聘用定期补充;二是对现有队伍进行合理流动。而由于皖河中心学校的区位劣势(中心本部距安庆城区40余里,最远村小距城区60余里,道路蜿蜒,公交不通)等原因,造成人员进不来,留不住,一方面农村学校对城区骨干教师求贤若渴;另一

6、方面城区教师对农村学校避之若浼。而从大观区全局看,一方面是拥有高琦小学、石化二小、石化三小等一批享誉全市乃至全省的名校名师,一方面是教育版图扩充后的农村师资教育短板,一边守着香饽饽,一边过着紧日子。如何打破城乡教师交流壁垒,真正畅通教师流通机制;如何建立教师稳定补充机制;如何盘活现有农村教师队伍资源,解决当前大观区农村学校突出矛盾,这一切都呼唤着期待着学校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摸索。而教师“无校籍”管理是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系列创举中的可贵尝试。【改革措施】教师“无校籍管理”,基本理解是打破教师“一校所有”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实行“无

7、校籍管理”,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而学校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从而消除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交流在体制上的障碍。其基本操作是,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统一调配,学校在自主办学中按岗聘用、按期聘用,教师在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身份转变中实现专业的更快发展和自身的更快成熟。  教师“无校籍管理”彻底打破了教师的校籍身份,可以使教学资源在宏观上得到较为科学均衡的配置,从而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是对时下家长和学生的“名师”“名校”崇拜情结的纠偏,有效遏制择校热的升温,减轻

8、民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无校籍”管理主管部门基本举措:一、“新聘教师,统一调配”。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