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

ID:17868243

大小:361.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9-07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_第1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_第2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_第3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_第4页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何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09年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知识框架教学设计教(为了学)测量评价理论(性质、过程、分类、研究)教育心理学内容(知识、技能、品格)学条件外部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内部条件: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大纲解析一、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老师,并且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两大任务:1)揭示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为教育实践服务(教育理论探

2、索和教学实践指导),这是首要的任务;2)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理论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联系教育史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古代思想起源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柏拉图:知识即回忆。(人的灵魂中本来是有知识的,人出生后后来的学习只不过是对以前灵魂中的知识进行回忆,回忆说)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2)近代思想起源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外在环境的作用)十七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十八世纪

3、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十八、十九世纪,瑞士的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德国的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十九世纪,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对实际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很少专门研究。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39-文都教育在线:www.wendu.com2009考研教育学强化班教育心理学讲义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准确、精密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

4、学习问题。1903年,他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有比较独立的体系,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913-1914年,桑代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扩大为三大卷的《教育心理学》,第一卷论人的本性,第二卷论学习心理,第三卷论智慧,疲劳和个别差异。该书出版30年间的美国同类著作,几乎都是师承桑代克的体系,无一部能超越其范围者。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此阶段,吸取

5、儿童心理学、学科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内容。20C30S,盛行测量运动,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20C40S,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20S50S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收。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行为主义的桑代克的连结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格式塔的顿悟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内容体系差异大,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成熟的具有独立的理论体

6、系的的学科。(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20C60S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心理学从行为范式转到认知范式。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学习研究的成果,区分了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各类型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奥苏伯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机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习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C80S,多媒体

7、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总之,20世界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趋于集中,大多数是围绕有效教和学而开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各理论流派间分歧越来越小,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出现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以及后来的建构主义。布鲁纳于1994年对教育心理学自80

8、年代以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如果说以前是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话,那现在则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主动性)认为研究内容有以下特点:主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到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这也正是新课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