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

ID:17944725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1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_第1页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_第2页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_第3页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_第4页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讲学稿”为载体,构建幸福课堂  摘要:以讲学稿为载体,关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的幸福情感为目的,通过对讲学稿从设计理念、备课模式、集体研讨、预习环节的落实、课堂使用及课后反馈与反思等角度,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及师生交流、对话形式的实施等具体方面,探索构建幸福课堂重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师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讲学稿;载体;构建;幸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7-03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幸福能力内化成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共同构建一个幸福课堂。这既是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会提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幸福,教育

3、过程本身也应是幸福的。当前,初中化学课堂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厌学、弃学,对化学教师的疏离、不屑;教师由于学生对学习、教育的冷漠与迟钝导致自尊感、教学效能感低下,因而教学激情枯竭,创新意识不强。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造与重新建构。因此,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幸福课堂",就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师的应然性选择,同时,我们选择以讲学稿为载体来探索构建幸福课堂的具体策略,使这一理想教学形式的推广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希望对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增强师生的在课堂中幸福感能有所帮助。  1.化学教学

4、课堂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学重复低效益的运作。不少普通中学的学生无心上化学课,抄袭课外作业的现象屡有发生。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相对低下,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情绪。化学成绩低下不但会严重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使学生丧失自信与自尊。学生化学成绩低下导致厌学抵触的情绪弥漫校园,成为销蚀学校德育效果和滋生破坏校园秩序的不良风气的基本因素,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严重影响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的普遍现实。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少化学教师承受着高投入而低产出的迷茫与困惑却无法解脱,因此教师从心理上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

5、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职业倦怠现象。还有教师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和策略相对陈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是讲解为主,基本停留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加班加点和大量重复训练的水平,上化学课"满堂灌"的低效活动仍不少见。另外成就感的缺失。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特殊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学生并不象工人生产产品一样能够迅速地看到效果,教育教学的效果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显现出现。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因而教师的成就感是很难得到体验的,这样就最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兴趣的丧失。  2.走近"讲学稿"及幸福课堂  2.

6、1"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理念及模式。我们确立的理念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课堂教学核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还教于学,以生为本。因此我们使用的讲学稿由最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自学-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自学-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提出,把我们以往以改革教法为主的思路转向了现在的以改革学法为主的轨道上来。  2.2"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的理解。以"讲学稿"为载体形式的"自学-探究-应用"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使每个学生的

7、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以保障和强化,体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生生互动,当堂巩固"的教学特色,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自学-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能较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它是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在课堂上研讨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担当好"导演"的角色,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舞台,并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排忧解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在自主研究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