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ID:17955801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1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_第1页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_第2页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_第3页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_第4页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电材料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电材料研究进展热电材料研究进展颜艳明1,应鹏展1,2,张晓军1,崔鑫3(1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3河南永煤集团城郊煤矿,河南永城,4766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热电材料的种类及各种热电材料的ZT值,提高热电材料热电性能的方法及热电材料在温差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热电材料;热导率;载流子 Progressofthermoelectricmaterials Yanyanming1,Yingpengz

2、han1,2,zhangxiaojun1,cuixin3(1:ShoolofMaterials,CUMT,Xuzhou,Jiangsu,221116 2:SchoolofappliedTechnology,CUMT,xuzhou,Jiangsu,221116  3:YongsuburbancoalmineinHenanCoalGroup,yongcheng,Henan,476600) Abstract:Thispaperisdescribedthetypesofthermoelectricmaterialsandeve

3、rythermoelectricmaterials’ZTvalue,thewaytoimprovethethermoelectricmaterials’performanceofthermalpowerandtheapplicationofthermoelectricmaterials’onthermalpowergenerationandrefrigeration,alsogiveitsfuturedevelopmentprospects.Keywords:Thermoelectricmaterials;Therma

4、lconductivity;Carrier 1、引言    在以石油价格暴涨为标志的“能源危机”之后,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以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气体效应为首的“地球危机”和“全球变暖危机”。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求高效、无污染的新的能量转化利用方式,以达到合理有效利用工农业余热及废热、汽车废气、地热、太阳能以及海洋温差等能量的目的。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能源转换材料(热电材料)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几年,国际上关于热电材料的研究更是非常火热。目前,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室温以下的低温领域

5、、从室温到700K的中温领域和700K以上的高温领域。    热电材料(又称温差电材料)是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和声子的输运及其相互作用来实现将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半导体功能材料,其具有无机械可动部分、运行安静、小型轻便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温差发电和制冷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较好的热电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Seebeck系数,从而保证有较明显的热电效应,同时应有低的热导率,使能量能保持在接头附近。另外还要求热阻率较小,使产生的焦耳热量小。目前限制热电材料得以大规模应用的问题是其热电转换效率太

6、低。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可用无量纲热电优值—ZT值来表征,ZT=S2Tσ/λ,ZT越大,热电材料的性能越好,这里的T为绝对温度,Z=S2σ/λ,式中S为材料的热电系数,即材料的Seebeck系数,σ为材料的电导率,S2σ又称为材料的功率因子,它决定了材料的电学性能。由Z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要提高材料的热电转换效率,应选用同时具有较大功率因子和尽可能低热导率的热电材料。影响热电材料的优值Z的3个参数Seebeck系数、热导率、电导率都是温度的函数。同时优值Z又敏感地依赖于材料种类、组分、掺杂水平和结构。因此每种热电材料都

7、有各自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 2、热电材料的种类 2.1半导体金属合金型热电材料    金属材料的热电效应非常小,除在测温方面的应用外,其他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小带隙(smallbandgap)掺杂半导体比金属大很多热电效应,研制温差电源和热电制冷器已具有现实意义[1]。这类材料以Ⅲ,Ⅳ,Ⅴ族及稀土元素为主。目前,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已经应用于热电设备中的材料主要是金属化合物及其固溶体合金如Bi2Te3/Sb2Te3、PbTe、SiGe、CrSi等,这些材料都可以通过掺杂分别制成P型和n型材料。

8、有报道称在实验室得到的最高ZT值达到2.2(AgPbmSbTe2+m,800K)[2]到2.4(Bi2Te3/Sb2Te3超晶格,300K)[3]。通过调整成分、掺杂和改进制备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材料的ZT,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过程得到综合两维Sb2Te3/Bi2Te3超晶格薄膜的ZT高达2.5[4],ZT的研究还在继续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