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

ID:17966481

大小:2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1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_第1页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_第2页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_第3页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_第4页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酵工程》第二章发酵工程菌种1、发酵工程菌:发酵工业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可分为两二类,即可培养微生物和未培养微生物。其中,可培养微生物包括四大类:1)细菌: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工业上常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用于各种酶制剂、有机酸、氨基酸等;2)放线菌:单细胞原核,因菌落呈放线状而得名,最大的经济价值在于能产生多种抗生素,常用的放线菌主要来自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和诺卡菌属,如链霉素、红霉素、金霉素;3)酵母菌:一类单细胞,兼性厌氧,出芽生殖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用于生产啤酒、制造面包、生产脂肪酶和可食用、药用和

2、饲料用酵母菌体蛋白;4)霉菌:发霉的真菌,根霉、毛霉、红曲霉、青霉,它们广泛用于生产酶制剂等。2、发酵工程菌种的分离筛选: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目的产物产量高、易回收;2)生长快,发酵周期短;3)培养条件易于控制;4)抗噬菌体和杂菌污染能力强;5)菌种不易变异退化;6)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7)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菌种的获得途径:1)从菌种保存机构直接购买(CCCCM中、ATCC美);2)从自然届分离筛选;3)从发酵水平高的批号中重新进行分离筛选。菌种的分离筛选过程:样品的采集(土壤、海洋、空气、极端环

3、境微生物、动植物中,总原则是来源越广泛,获得新菌种的可能性越大)------材料的预处理(热处理、膜过滤、离心法、添加几丁质分离放线菌)--------富集培养(控制营养成分和条件筛选目的菌)------菌种分离(平板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见P18-------菌种的初筛和复筛----菌种鉴定,确定菌种类型。3、菌种的代谢:1)初级代谢产物:把微生物产生的对自身生长和繁殖必需的物质称为初级代谢产物。2)次级代谢产物:由生物体合成,但对其自身的生长、繁殖和发育并没有影响的一类物质,如抗生素、生物碱、色素、毒素等。代谢控制机制包括酶合成的调节(诱导和阻遏)和酶活性的调节。

4、4、菌种的选育方法:自然选育(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的筛选)、诱变育种(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诱变和筛选不断重复)、细胞工程育种、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接合)、原生质体融合(去除细胞壁后选PEG作为助融剂)、基因工程育种、蛋白质工程育种、组合生物合成育种(利用重组工程酶对一些药物和化合物直接进行衍生化)、反向生物工程育种。85、以抗生素为例简述筛选菌种的方法和过程:对象确定----采集样本----富集培养(投其所好、取其所抗之原则)-----初筛-----复筛----较优菌株斜面------性能测定-----菌种保藏6、接种龄: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体从开始移入

5、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接种量:移入的种子悬浮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的体积的比例。第三章培养基1、培养基的分类:1)按纯度分: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2)按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3)按用途分: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2、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种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改菌的筛选效率。3、培养基的成分:1)碳源:常用的碳源有糖类(葡萄糖、糖蜜、淀粉糊)、油脂(豆油、菜油、鱼油)、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乙酸)和烃醇(正烷烃)等。2)氮源:

6、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无机氮源(NH4Cl、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氨水)3)无机盐及微量元素:P、S、Mg、Fe、K、Na、Cu、Zn、Mn、Gu等。4)水:5)生长因子(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前体、产物促进剂和抑制剂(在次级代谢产物发酵过程中,往往抑制某一代谢途径就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生理作用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如硫酸铵;如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前体: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以构成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一部分,而其本身结构没有大的变

7、化,这种物质称为前体,如玉米浆中的苯乙胺。4、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条件:1)都必须含有合成细胞组成所必需的原料;2)满足一般生化反应的基本条件;3)一定的pH条件等;4)工业生产上选择的培养基俗称发酵培养基,还应包括能够促进微生物合成产物所必需的成分。第四章灭菌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生命物质的过程。包括化学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原理是高温下微生物细胞的蛋白变性而死亡)和过滤除菌。82、对数残留定律:湿热灭菌时,微生物死亡速率与残留菌数成正比叫对数残留定律。-dN/dt=K*NN—残存的活菌数;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