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

ID:179667

大小:5.99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7-06-29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1页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2页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3页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4页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SNT1084-2010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1084—2010代替SN/T1084—2002,SN/T1085—2002,SN/T1472—2004,SN/T1907—2007和SN/T2036—2007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犙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狆狉狅狋狅犮狅犾犳狅狉狆犪狉犪狋狌犫犲狉犮狌犾狅狊犻狊狅犳犫狅狏犻狀犲20101101发布2011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SN/T1084—2010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

2、码:100045网址www.spc.net.cn电话:6852394668517548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12301/16印张1.75字数49千字2011年7月第一版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600书号:155066·222193定价27.00元犛犖/犜1084—2010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前言本标准代替了SN/T1084—2002《副结核皮内变态反应操作规程》、SN/T1085—2002《副结核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SN/T1472—2004《副结核细菌学检查操作规程》、SN/T1907—2007《副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技术操作规程》和SN/T

3、2036—2007《牛副结核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规程》。本标准与SN/T1084—2002、SN/T1085—2002、SN/T1472—2004、SN/T1907—2007和SN/T2036—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参考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哺乳动物、禽鸟与蜜蜂)》2010年版2.1.11节副结核病(Johne’s病)中B部分的诊断技术;———增添了临床诊断、显微镜检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探针捕获PCR方法、嵌套式PCR方法。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

4、共和国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检验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利、姜焱、石建平、巩红霞、孟庆峰、霍蕾、王玉玲、肖成蕊、林颖、孟日增、刘和平、罗雁非、柏亚铎、宋战昀、廉慧锋、董志珍、侯艳梅。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084—2002;———SN/T1085—2002;———SN/T1472—2004;———SN/T1907—2007;———SN/T2036—2007。Ⅰ犛犖/犜1084—2010版权所有

5、·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牛副结核病检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副结核病的检疫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牛的副结核病病原和抗体的检验检疫以及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临床诊断3.1总则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Johne’sdisease)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反刍兽的慢性肠炎。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3.

6、2流行病学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感染牛,特别是幼年牛更易感染发病。除牛外,绵羊、山羊、骆驼、猪、马、驴、鹿等动物也可感染。但因潜伏期长,可达6个月~12个月,甚至更长。有时幼年牛感染直到2岁~5岁时才表现临床症状,在1岁~2岁以后的任何年龄的牛均可发生本病,特别当牛怀孕、分娩或泌乳时易出现症状。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传染源,它们可通过乳汁、粪便和尿排出大量病原菌。本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子宫感染胎儿。该病的流行特点是发展缓慢,发病率不高,病死率高,感染牛群的死亡率可达2%~10%,甚至可达25%。3.3临床症状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以后症状逐渐明显,开始是间歇性腹泻,其后逐

7、渐严重和频繁,重者粪便如水样,喷射状排出或稀粥样,含有蛋白凝块、气泡和多量黏液,偶见血丝。早期精神、食欲、泌乳无明显改变,以后食欲减退,精神不佳,泌乳减少或停止。患畜逐渐消瘦,体力不支,经常卧地。被毛粗乱,下颌及肉垂水肿。但体温常无变化。随腹泻症状的延续,则出现进行性的消瘦,直至死亡。3.4病理变化早期病变发生在小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导管,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在回肠、空肠、小肠后段、盲肠和结肠,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