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

ID:18044531

大小:21.7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3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_第1页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_第2页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_第3页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_第4页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_第5页
资源描述: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与反思  摘要:本文从湿地的概念、类型出发,着重介绍了湿地对自然、社会的重要影响,从景观学的角度论述了营建湿地景观的理念、方法及技术措施,并就当前我国“湿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作者的一些建议和反思。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与“湿地”有关的项目,“湿地”俨然已经成为时下景观设计的一种风尚,似乎只有与“湿地”一词挂钩,才能充分体现出设计的生态性、先进性与科学性,而对于是否具备保护和营建湿地的基础条件,是否需要以牺牲更高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来换取一处“人工湿地”,则鲜有异议。在这样一个有困难要造“湿地”,没有困难创

2、造困难也要造“湿地”的时代,提出减少“人工湿地”,保护现有湿地、恢复原生湿地的观点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如果因此能引起有关人员对“人工湿地”深入的关注与思考,给热得烫手的“湿地热”降一降温,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国湿地类型丰富、数量多、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约》规定:“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3、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由地理学和生态学内涵构成的名词为公众熟知的主要途径却是商业炒作和地产宣传。  湿地的类型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  湿地的作用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

4、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1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概念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目标,规划设计对象是人类生存居住的环境。  2.2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概念的形成  针对湿地系统的特点,以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应用于湿地的保护与营建,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和近自然的公共空间,即为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相关理论提出,至上世纪末进入实践阶段,而我国相

5、关研究则是从本世纪初刚刚起步,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湿地景观特征  湿地结构的独特性表现在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上,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其在水分、养分的循环上形成了特有的生态过程。湿地景观具有明显的植被、土壤、水位和水的盐度的梯度变化和斑块变化,其中水位、水流、潮汐、洪枯等有规律、有频率地变动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规划设计理念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土地特征为指导思想,以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在特定区域内营建人类游憩活动空间。因此,规划应加强整个湿地水域及其周边用地的综合治理,保护

6、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其更新、发育,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2.5规划设计方法  2.5.1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  区域内各要素原始资料的调查获取,如地下水位、土壤结构、生物活动情况、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边的绿地、林地、农田、城市、乡村等各类生态系统原始状况,作为下一阶段制订准确、科学的保护与恢复方案的依据。  2.5.2景观分级规划  景观分级规划是指根据前期景观因子的分析数据综合叠加,按照分类体系标准,如基地条件、干扰因子等将整个湿地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如核心区域、一般区域和缓冲区域,再根据分级情况,确定相应区域的保护力度和开发强度。香港湿地公园的规划就是很

7、好的案例。  2.5.3拟自然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重新自然化”的尝试,如拆除被混凝土硬化了的河道,将河流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况,取得了成功。  为使生态修复周期缩短,通过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模拟自然生态体系发展的外部生境,加速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进程,这种方式称为“拟自然化”。  2.6人工干预湿地技术  2.6.1土壤结构改造  土壤结构对湿地生态系统非常重要。不同土质条件、配比对生物生长孕育影响很大,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