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终极大提纲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

ID:18174248

大小:155.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9-15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_第1页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_第2页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_第3页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_第4页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献学终极大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填空16分列举题名词解释简答题3个28分问答题16分范围:1.考证学:基本原则与方法P109,P326可以看一下,P389,P393可看,不考考证,又称“考据”,是运用证据来考辨文献史料的有无、异同和真伪的一种方法。考证的目的在于求得史料的真实。考证学是关于考证的源流、方法及其原则的理论总结。考证之学至宋而兴盛。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考异》30卷,是我国第一部史料考异专书,也是宋代历史考据学的重要文献。宋代考证学兴盛,还表现在宋代学者最早利用金石文献考证历史,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等,开拓治学新途径,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清代是我国传统

2、考证学的全盛时代。梁启超指出“考证学是一种研究学术的方法”。顾炎武(代表作《日知录》)为清代考证学的开创者。王鸣盛著《十七史商榷》、钱大昕著《廿二史考异》、赵翼著《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历史考证学的代表作。清代考据学的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考据的原因、范围与内容原因是传抄者的疏忽不慎;刻本印刷时的不暇细校;还有某些人的由于主观上的某种意图,而在修史过程中的有意回避隐而不书甚至回护曲笔某一问题,以至不惜歪曲历史真相,隐恶扬善。故意造成记载中的错误。考据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有二:一是考订古书(就是指考证古书的作者,年代,卷次以及文字的异同。);二是考证史事为主(主

3、要指的是考证史事的是非、有无、以及时间的先后等等)。此外,文字的校勘与注释,其中也有考订内容。考证学是关于考证的源流、方法、及其原则的理论总结。考据学派考据学是清代新兴的以考据为治学的一种学科或学派。考据学具有以考据和文字、训诂见长的汉代经古文学的传统,又称汉学;以其学风朴实,亦称朴学;考据学在乾隆、嘉庆时最盛,故称乾嘉考据学。兴起原因:1、外因:讲学之禁清人以異族入主中國,對知識分子疑忌之心甚重因:其聚眾講學,形同煽惑。順治十七年,下令严禁士子会盟結社影响:讲学之风大不如前清初學者如孫奇逢、李顒yóng、黃宗羲及東林、姚江之餘,雖亦間有講學之事,然不

4、過小規模之集合,為師友間之問難學術研究漸由團體一變而為私人研究。有志於学术者,不得不致力读书,以古人为友。清代之考據學,实為读书之學,乃由此興。2、文字狱盛3、君主提倡4、内因:对王学的反动相反的作用.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经学历史·清代经学复兴》:“经学至清代而复兴。经学之所以复兴於清初,其因,为明末王学之反动。”清代大儒,以王学為明亡之因,最後必須回到經典上求答案。考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无征不信无征不信,是考证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证据是立论的基础,千方百计搜集证据,用证据说话;无征不信,孤证不立。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指各种书籍文献)、物

5、证(指实物或遗迹)与理证(指运用常识和推理证明)。考证学强调研究某一问题,要全面收集各种相关材料,认真分析,判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为证据。在运用证据方面,考证学既重本证,又重旁证,具有严格的书证规范,强调使用原始文献,并明确指出文献来源,以确保用证的准确性。(2)阙疑存异20currencydeposi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

6、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25/37阙疑,即存疑,阙疑存异,是说在无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强为之解,而是存疑待考,保留不同的证据和说法,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和线索。P326: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清代汉学正式形成。汉学的确立(惠栋与吴派学者),汉学的高峰(戴震与皖派学者),汉学的总结(阮元与扬州学派)文献学成就1.经学的成就:(1)廓清后世对经书的误解和歪曲。(2)钩稽考证汉人经说。(3)撰著新疏新

7、解。(4)汇释群经。(这些经学研究的成果,集中反映在《皇清经解》和《皇清经解续编》两部大书中,堪称总括有清一代经学研究精华的重要汇编本。)2.史学(乾嘉史学)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对前史所缺各种表、志的补作,以及对旧史的清理考证两个方面。(王鸣盛著《十七史商榷》、钱大昕著《廿二史考异》、赵翼著《廿二史札记》)1.三大成果P108清代历史考证学的代表作:王鸣盛著《十七史商榷》、钱大昕著《廿二史考异》、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100卷,是王鸣盛对历代史籍进行校勘和考证的代表作。所考校的史书计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8、《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