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

ID:1821015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_第1页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_第2页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_第3页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_第4页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部真菌病诊治指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  皮肤科  朱才勇发布时间:2010-07-11返回首页甲真菌病诊治指南定义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甚至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病变原称为甲癣。病原菌1、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2、皮肤癣菌约占65%以上。红色毛癣菌占首位。3、酵母菌约占10~30%,主要为白念珠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皮肤科朱才勇4、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约占3~12%,有短帚霉、镰刀菌、枝顶孢、曲霉、柱顶孢和加拿大甲霉,可致甲真菌病,近年来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

2、霉菌有上升趋势。嗜脂性酵母马拉色菌也有报道。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1、足癣患者容易继发甲真菌病,且与趾甲外伤有一定的关系。2、病甲中酵母菌的分离率与环境的湿温度、感染部位以及患者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3、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4、霉菌在甲真菌病的致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发病率1、国外文献报告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2-18%,70岁以上的老人为50%;2、国内自然人群发病率为15%,香港报告为17—21%;3、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病的30%,占甲病的50%,趾甲发病率是指甲的4倍以上;4、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为26.2%,是正常人的2.77倍。临床表现1、浅表白斑型(SW

3、O)2、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3、近端甲下型(PSO)4、甲板内型(EO)5、全甲损毁型(TDO)实验室检查1、真菌镜检2、真菌培养          若培养出酵母性和/或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则重复再培养2次,或者采用平皿多点培养,十  个生长点中有六点为同一种菌且同时直接镜检   有同样的阳性发现可判断为病原菌。3、病理检查诊断标准1、典型的临床表现2、真菌镜检阳性和/或真菌培养阳性3、病甲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成分     1)具1、2、3条或1、2条或2、3条均可确诊为             某菌性甲真菌病。     2)若具1、3条或1

4、条和镜检阳性则诊断为甲真菌          病,但未确定致病菌。         另外,应与其它甲病鉴别,如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以及甲营养不良症等引起的甲改变。治疗1、系统性治疗2、局部治疗3、去除病甲4、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系统治疗1、伊曲康唑2、特比萘芬3、氟康唑            以上药物均需要在肝功能正常时服用,    建议必要时在治疗前和(或)治疗中检测肝功能,也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伊曲康唑1、抗菌谱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高及安全的特点,无论是皮肤癣菌还是酵母菌和(或)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引起的临床各型的甲真菌病,均可用该药治疗

5、。2、冲击疗法每天2次,每次0.2,餐时或饭后即服,服药7天,停药21天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2~3个疗程,趾甲真菌病3~4个疗程。3、连续疗法每日服药0.2,连续服药2-4个月。特比萘芬1、特比萘芬同样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特别适用于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2、用法:每天0.25g,指甲真菌病6-9周,趾甲真菌病9-12周氟康唑1、该药广泛用于念珠菌病,故对念珠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可用氟康唑治疗2、每周0.15~0.3g,顿服,指甲真菌病3~6个月,趾甲真菌6~9个月坚持基本疗法和个体化相结合1、在下列情况应适当延长疗程 1)合并甲沟炎及甲母质损伤 

6、2)甲生长速度慢(指甲<4mm/月,趾甲<2mm/月) 3)近端甲下型、全甲损毁型病甲增厚形成真菌瘤者 4)伴有糖尿病者 5)70岁以上老年患者2、同时治疗全身性和(或)局部性的基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1、疗效判定时间:指甲真菌病停药后6个月,趾甲真菌病停药后9个月2、疗效标准:   1)痊愈为病甲消除90%以上,真菌清除   2)显效为病甲消除50%~90%,真菌清除   3)有效为病甲清除25%~50%,真菌未清除   4)无效为病甲清除25%以下,真菌未清除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马拉色菌          马拉色菌属真菌(Malasseziaspp.)

7、是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胸背部等皮肤表面均可分离到,可引起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和特异性皮炎密切相关,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马拉色菌1、通过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将菌种鉴定为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钝形马拉色菌(M.obtusa)、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fiae)、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皮肤马拉色菌(M.dermat

8、is)、纳娜马拉色菌(M.nana)、日本马拉色菌(M.jap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